后漢書《蔡邕傳》譯文賞析

雕龍文庫 分享 時間: 收藏本文

后漢書《蔡邕傳》譯文賞析

蔡邕傳

【題解】

蔡邕是東漢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為人孝順,博學多才,妙操音律。漢獻帝時曾拜左中郎將,故后人也稱他“蔡中郎”。本傳詳細敘述了蔡邕所處的末世動蕩、道廢仁出的環境和艱難坎坷的一生。蔡邕曾因彈劾宦官流放朔方。獻帝時,董卓強迫他出仕為侍御史,官左中郎將。董卓被誅后,為王允所捕,死于獄中。蔡邕著詩、賦、碑、誄、銘等共104篇。他的辭賦以《述行賦》最知名。

【原文】

蔡邕字伯喈,陳留圉[1]人也。六世祖勛,好黃老,平帝時為郿[2]令。王莽初,授以厭戎連率[3]。勛對印綬仰天嘆曰:“吾策名漢室,死歸其正。昔曾子不受季孫之賜,況可事二姓哉?”遂攜將家屬,逃入深山,與鮑宣、卓茂等同不仕新室。父棱,亦有清白行,謚曰貞定公。

邕性篤孝,母常(嘗)滯病三年,邕自非寒暑節變,未嘗解襟帶,不寢寐者七旬。母卒,廬于冢側,動靜以禮。有菟馴擾其室傍,又木生連理,遠近奇之,多往觀焉。與叔父從弟同居,三世不分財,鄉黨高其義。少博學,師事太傅胡廣。好辭章、數術、天文,妙操[4]音律。

桓帝時,中常侍徐璜、左悺等五侯擅恣,聞邕善鼓琴,遂白天子,敕陳留太守督促發遣。邕不得已,行到偃師,稱疾而歸。閑居玩古,不交當世。感東方朔《答客難》及楊雄、班固、崔駟之徒設疑以自通[5],乃斟酌群言,韙其是而矯其非[6],作《釋誨》以戒厲[7]云爾。

【注釋】

[1]陳留圉:在今河南杞縣南。

[2]郿:在今陜西眉縣。

[3]厭戎連率:王莽改隴西郡曰厭戎郡,守曰連率。

[4]妙操:擅長。

[5]自通:自我排遣。

[6]韙其是而矯其非:肯定其中正確的立場,糾正其錯誤的觀點。

[7]戒厲:告誡,勉勵。

【譯文】

蔡邕,字伯喈,他是陳留郡圉縣(今河南杞縣)人。他的六世祖蔡勛,愛好黃老學術,漢平帝時任他為郿縣的縣令。王莽初年,被任命為厭戎郡連率(即隴西郡太守)。蔡勛面對著印綬仰天長嘆說:“我本來在漢朝為官,死了也不能失去正道。往昔的時候曾子不接受季孫氏的賞賜,何況是侍奉異姓朝廷呢?”于是就攜帶著家屬,逃進深山,和鮑宣、卓茂等人一樣不在新朝為官。父親蔡棱,也有清白的操行,謚號為貞定公。

蔡邕生性極為孝順,母親久病臥床三年,蔡邕假如不是因為夏冬節令變換,一直連衣襟和腰帶也不曾松解一下,七十多天也沒有躺下睡過覺。母親去世后,就在墳墓旁搭建草舍住下,或動或靜都嚴格按照禮法。草舍旁邊出現溫馴的兔子,又有不同根的樹枝干連生在一起,遠近的人們感到新奇,很多人都前來觀看。他和叔父堂弟住在一起,三代之間都沒有分家剖產,鄉親們都很敬重這種義舉。他年輕時就博學多才,尊奉太傅胡廣為師。喜好辭章、數術和天文,并擅長彈奏美妙的音樂。

桓帝的時候,中常侍徐璜、左悺等五侯專斷政權、為所欲為,聽說蔡邕善于彈琴,于是奏請皇帝,命令陳留太守督促蔡邕并遣送他進京。蔡邕迫不得已,走到偃師縣的時候,便推托自己有病又回到了家中。他閑居在家賞玩古物,不喜歡與世人交往。有感于東方朔的《答客難》以及楊雄、班固、崔駟這一類人在文章中的自問自答,于是思考文中不同人物的言論,肯定其中正確的立場并糾正其錯誤的觀點,著述《釋誨》一文來警戒和勉勵自己。

【原文】

……建寧三年,辟司徒橋玄府,玄甚敬待之。出補河平長。召拜郎中,校書東觀。遷議郎。邕以經籍去圣久遠,文字多謬,俗儒穿鑿[8],疑誤后學,熹平四年,乃與五官中郎將堂溪典、光祿大夫楊賜、諫議大夫馬日磾、議郎張馴、韓說、太史令單飏等,奏求正定六經文字。靈帝許之,邕乃自書冊于碑,使工鐫刻立于太學門外。于是后儒晚學,咸取正焉。及碑始立,其觀視及摹寫[9]者,車乘日千余兩,填塞街陌。

初,帝好學,自造《皇羲篇》五十章,因引諸生能為文賦者。本頗以經學相招,后諸為尺牘及工書鳥篆者,皆加引召,遂至數十人。侍中祭酒樂松、賈護,多引無行趣(趨)勢之徒,并待制鴻都門下,憙(喜)陳方俗閭里小事,帝甚悅之,待以不次之位[10]。又市賈小民,為宣陵孝子者,復數十人,悉除為郎中、太子舍人。時頻有雷霆疾風,傷樹拔木,地震、隕雹、蝗蟲之害。又鮮卑犯境,役賦及民。六年七月,制書引咎,誥群臣各陳政要所當施行。邕上封事曰……

書奏,帝乃親迎氣北郊,及行辟雍[11]之禮。又詔宣陵孝子為舍人者,悉改為丞尉焉。光和元年,遂置鴻都門學,畫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像。其諸生皆敕州郡三公舉用辟召,或出為刺史、太守,入為尚書、侍中,乃有封侯賜爵者,士君子皆恥與為列焉。

【注釋】

[8]穿鑿:猶牽強附會,將無關之事硬扯在一起牽強解釋。

[9]摹寫:照原作謄寫或臨摹。

[10]不次之位:按規制不當得的位子。

[11]辟雍:當時的太學稱辟雍。

【譯文】

……建寧三年(170),蔡邕被召到司徒橋玄府,橋玄對他很敬重。后來出府外補為河平(平阿)縣縣長。又被征召擔任郎中,在東觀校勘圖書。后來又晉升為議郎。蔡邕因為經籍距離圣人的年代久遠,文字有很多都有錯誤紕漏,而淺陋的儒士牽強附會,迷惑貽誤后世的讀書人,在熹平四年,便和五官中郎將堂溪典、光祿大夫楊賜、諫議大夫馬日磾、議郎張馴、韓說、太史令單飏等人,奏請矯正修正《六經》中的錯誤文字。靈帝批準這項請求,蔡邕于是親自用朱砂將經文書寫在石碑上,讓石工雕刻好樹立在太學門外。這時后輩的儒者和學生,都將碑刻上的經文用做典范。在石碑剛剛樹起的時候,前來觀瞻和臨摹的人,所乘坐的車子每天有一千多輛,塞滿了周圍的大街小巷。

起初,靈帝好學,自己著述《皇羲篇》五十章,并由此邀請眾儒生中善于創作文章和辭賦的人。本來頗有些出于研究經學而招集的意思,后來那些擅長書信文辭和善寫古篆的人,都加以招納,于是所招納的有數十人。侍中祭酒樂松、賈護等人,又招攬很多品行不端、趨附權勢之類的小人,一并集中在鴻都門下。這些人喜歡向皇帝陳說些地方風俗和市井里巷的瑣碎小事,皇帝非常喜歡這些,都將這些人予以破格提拔。同時市井里的小人,也就是替桓帝的宣陵守護的人,又有數十人,都升為郎中、太子舍人。當時頻頻發生電擊雷劈、烈風猛刮,折斷樹干、拔起樹根等異常天象,又連連爆發地震、冰雹、蝗蟲等自然災害。此外鮮卑人不斷進犯邊境,民眾的勞役和賦稅加重。六年(177)七月,皇帝頒發制令承認過失,并告誡群臣要各自陳述應當施行的政治要領。蔡邕于是呈交密封的奏章說……

奏本呈上之后,靈帝于是親自到北郊舉行迎冬的祭祀,又到太學主持尊老鄉飲的酒禮。又下詔命令所有為宣陵守護而被任命為太子舍人的人,一律改為丞尉。光和元年,又設立了鴻都門學校,在校內繪制孔子和72弟子畫像。所有學員都由皇帝敕令地方州郡和三公府署舉薦和征召,其中有的出任刺史、太守,有的在朝擔任尚書、侍中,甚至有的受封為侯被賜爵位,但有識有德之士都恥于與他們同流合污。

【原文】

時妖異數見,人相驚擾。其年七月,詔召邕與光祿大夫楊賜、諫議大夫馬日磾、議郎張華、太史令單飏詣金商門,引入崇德殿,使中常侍曹節、王甫就問災異及消改變故所宜施行。邕悉心以對,事在五行、天文志。又特詔問曰:“比災變互生,未知厥咎[12],朝廷焦心,載懷恐懼。每訪群公卿士,庶聞忠言,而各存括囊,莫肯盡心。以邕經學深奧,故密特稽問[13],宜披露失得,指陳政要,勿有依違,自生疑諱。具對經術,以皁囊[14]封上。”

邕對曰:“臣伏惟陛下圣德允明,深悼災咎,褒臣末學,特垂訪及,非臣螻蟻所能堪副。斯誠輸寫肝膽出命之秋,豈可以顧患避害,使陛下不聞至戒哉!臣伏思諸異,皆亡國之怪也。天于大漢,殷勤[15]不已,故屢出襖變[16],以當譴責,欲令人君感悟,改危即安。

“今災眚[17]之發,不于它所,遠則門垣,近在寺署,其為監戒,可謂至切。霓墮雞化,皆婦人干政之所致也。前者乳母趙嬈,貴重天下,生則貲(資)藏侔于天府,死則丘墓踰(逾)于園陵,兩子受封,兄弟典郡;續以永樂門史霍玉,依阻城社,又為奸邪。今者道路紛紛,復云有程大人者,察其風聲,將為國患。宜高為堤防,明設禁令,深惟趙、霍,以為至戒。

“今圣意勤勤,思明邪正。而聞太尉張顥,為玉所進;光祿勛姓璋,有名貪濁;又長水校尉趙玹、屯騎校尉蓋升,并叨時幸,榮富優足。宜念小人在位之咎,退思引身避賢之福。伏見廷尉郭禧,純厚老成;光祿大夫橋玄,聰達方直;故太尉劉寵,忠實守正:并宜為謀主,數見訪問。夫宰相大臣,君之四體,委任責成,優劣已分,不宜聽納小吏,雕琢大臣也。

“又尚方工技之作,鴻都篇賦之文,可且消息[18],以示惟憂。詩云:‘畏天之怒,不敢戲豫。’天戒誠不可戲也。宰府孝廉,士之高選。近者以辟召不慎,切責三公,而今并以小文超取選舉,開請托之門,違明王之典,眾心不厭,莫之敢言。臣愿陛下忍而絕之,思惟萬機,以答天望。圣朝既自約厲,左右近臣亦宜從化。人自抑損,以塞咎戒,則天道虧滿,鬼神福謙矣。

“臣以愚贛,感激忘身,敢觸忌諱,手書具對。夫君臣不密,上有漏言之戒,下有失身之禍。愿寢臣表,無使盡忠之吏,受怨奸仇。”章奏,帝覽而嘆息,因起更衣,曹節于后竊視之,悉宣語左右,事遂漏露。其為邕所裁黜者,皆側目思報。

【注釋】

[12]厥咎:后果,報應。

[13]稽問:卜問。

[14]皁囊:黑綢口袋。

[15]殷勤:情意深厚。

[16]祆變:指反常、怪異的現象。

[17]災眚(shěng):災害。眚:眼睛生翳。

[18]消息:取消,停歇。

【譯文】

當時各種反常怪異的現象多次出現,人人受驚被擾。這年七月,皇帝下令召集蔡邕和光祿大夫楊賜、諫議大夫馬日磾、儀郎張華、太史令單飏等人到金商門,又引導進入崇德殿中,隨后派遣中常侍曹節、王甫前去詢問災害等異常情形以及為消除這些災難所應采取的措施。蔡邕都盡心盡力的做了回答,具體事項記述在《五行志》《天文志》里。皇帝又下特別詔令詢問說:“近來災難不斷發生,不知究竟犯有什么過錯,朝廷為此極為焦慮,而人人又深懷恐懼。每每詢問各位公卿大臣,希望聽到忠正的言論,但人人都閉口不言,不肯盡心陳說。因為蔡邕經學精深莫測,所以單獨秘密地卜問,你應該陳述政治上的得失,指明行政上的要領,不要模棱兩可,閃爍其詞,自造疑慮忌諱。再詳細地按照經學逐一回答后,再用黑囊密封呈上。”

蔡邕回奏說:“為臣俯伏思量陛下您圣德誠實而清明,深深為災禍而心存哀念,并褒獎為臣膚淺的學識,特地來詢問諸事,這些不是像為臣之類如螻蛄和螞蟻一樣的卑微之人所能夠勝任的。現在確實是傾吐真心、獻出生命的時候,怎么能顧慮禍患、躲避災害,而使陛下聽不到最懇切的告誡呢!為臣俯伏思量各種災害,都是亡國的亂象啊。上天對于大漢王朝,仍然是情意深厚、叮嚀綿綿,因此才屢屢降下反常征象,以此來進行告誡和申斥,是想讓君王有所覺悟,改變危險局勢而使國家安定下來。

“現如今災禍發生,并不在其他的地方,遠的地方只在宮門附近,近的地方就在宮內的衙署,它們都是為了鑒察往事、警戒將來,可以說最為痛徹的了。霓虹下落、雌雞化雄,都是婦女干預政事所引來的征象。在此之前,皇帝的乳母趙嬈,尊貴而驕縱于天下,生前儲藏的財富可和國家的府庫相比,死后墳墓比皇家的陵墓還要氣派,兩個兒子受封,兄弟們也都擔任州郡長官;接著又有永樂門衛霍玉,依靠皇威做靠山,再次干出為非作歹的事情來。現在路人又紛紛傳言,又說出了一位程大人,察看傳播出來的消息,又將成為國家的禍害。應該筑高防范的堤壩,嚴明設立禁令,并深思趙嬈、霍玉的禍害,以此作為最懇切的告誡。

“現如今陛下的意旨懇切至誠,極想辨明人臣的奸邪與正直。但聽說太尉張顥,為霍玉所引薦;光祿勛姓璋,是有名的貪婪濁亂之人;再如長水校尉趙玹、屯騎校尉蓋升,都得到皇上的寵愛,而享受極為優厚的奢華富貴。應該想到小人在位時的災害,而退歸思過、引退讓賢也是這些人的福分。為臣認為廷尉郭禧,為人純樸敦厚、練達持重;光祿大夫橋玄,聰明通達、端正耿直;前任太尉劉寵,忠誠可靠、恪守正道。這些人都應成為皇帝的智囊人物,要經常探望于他們。宰相大臣,如同君王肢體一樣,委任并指定他們辦成具體的政事,那么他們的高下好壞就已分明清楚,不應該再聽信小吏的意見,苛求陷害這些大臣。

“再者,尚方署工藝人所做的工巧器物,鴻都門所作的詩詞文賦,可暫且減削或者停止,以此來表示深思憂慮。《詩經》上說:‘敬畏上天發怒,不敢嬉戲安逸。’上天給予的警戒確實不是兒戲啊。宰相府署里的孝廉,應該是士人中高標準選出的官吏。可是近來因為薦舉不夠慎重嚴格,便嚴厲譴責三公府署,而現在都只憑低俗粗略的文字獲得越級推選,開了以私事相托的大門,違背了英明帝王的選人法則,眾人之心如果不信服,那么便沒有人膽敢說實話了。為臣希望陛下下定決心來杜絕此類弊端,全部心力用到繁多的政務上來,以此來酬謝上天的期望。圣上既然自我嚴格要求,左右近臣也應該能緊隨相仿。人人都自我謙虛恭卑,以此來抵補罪過,那么天象便由虧缺變為圓滿,鬼神也使謙虛者得福了。

“為臣因為愚蠢而剛直,出于感動奮發而置生死于度外,所以才敢于觸及他人所顧忌之事,親筆書寫、詳細地回答。當然,君臣之間如果不能保密,那么君主就有泄漏密言的懲戒,而臣下也會有殺身的禍患。希望陛下將為臣的表奏壓下,不要讓竭盡忠誠的官吏,因此而招致怨恨、干犯仇敵。”奏本呈上之后,皇帝閱讀之后感慨良多,由于起身去換衣,趁這個空當,曹節偷看了奏本,便將內容悉數傳給他身邊的親信,于是機密之事便泄露了出來。那些被蔡邕所裁革黜退之人,都斜眼憎恨,尋思著機會報復。

【原文】

初,邕與司徒劉郃素不相平[19],叔父衛尉質又與將作大匠楊球有隙。球即中常侍程璜女夫也,璜遂使人飛章言邕、質數以私事請托于郃,郃不聽,邕含隱切,志欲相中[20]。于是詔下尚書,召邕詰狀。

邕上書自陳[21]曰:“臣被召,問以大鴻臚劉郃前為濟陰太守,臣屬吏張宛長休百日,郃為司隸,又托河內郡吏李奇為州書佐,及營護故河南尹羊陟、侍御史胡毋班,郃不為用致怨之狀。臣征營怖悸,肝膽涂地,不知死命所在。竊自尋案,實屬宛、奇,不及陟、班。凡休假小吏,非結恨之本。與陟姻家,豈敢申助私黨?如臣父子欲相傷陷,當明言臺閣,具陳恨狀所緣。內無寸事,而謗書外發,宜以臣對與郃參驗。臣得以學問特蒙褒異,執事秘館,操管御前,姓名貌狀,微簡圣心。今年七月,召詣金商門,問以災異,赍詔申旨,誘臣使言。臣實愚贛,唯識忠盡,出命忘軀,不顧后害,遂譏刺公卿,內及寵臣。實欲以上對圣問,救消災異,規為陛下建康寧之計。陛下不念忠臣直言,宜加掩蔽,誹謗卒至,便用疑怪。盡心之吏,豈得容哉?詔書每下,百官各上封事,欲以改政思譴,除兇致吉,而言者不蒙延納之福,旋被陷破之禍。

今皆杜口結舌,以臣為戒,誰敢為陛下盡忠孝乎?臣季父質,連見拔擢,位在上列。臣被蒙恩渥,數見訪逮。言事者因此欲陷臣父子,破臣門戶,非復發糾奸伏,補益國家者也。臣年四十有六,孤特一身,得托名忠臣,死有余榮,恐陛下于此不復聞至言矣。臣之愚冗,職當咎患,但前者所對,質不及聞,而衰老白首,橫見引逮,隨臣摧沒,并人坑埳,誠冤誠痛。臣一人牢獄,當為楚毒所迫,趣以飲章[22],辭情何緣復聞?死期垂至,冒昧自陳。愿身當辜戮,匄[23]質不并坐,則身死之日,更生之年也。惟陛下加餐,為萬姓自愛。”

于是下邕、質于洛陽獄,劾以仇怨奉公,議害大臣,大不敬,棄市。事奏,中常侍呂強愍邕無罪,請之,帝亦更思其章,有詔減死一等,與家屬髡鉗徙朔方[24],不得以赦令除。楊球使客追路刺邕,客感其義,皆莫為用。球又賂其部主使加毒害,所賂者反以其情戒邕,故每得免焉。居五原安陽縣。

【注釋】

[19]平:媾和,和好。

[20]女夫:女婿。

[21]自陳:自我陳述,自我辯白。

[22]趣以飲章:追問匿名奏章里的罪名。

[23]匄(gài):通“乞”,乞求。

[24]髡鉗:給犯人剃掉頭發,戴上項圈。朔方:朔方郡在今內蒙古河套地區。

【譯文】

當初,蔡邕和司徒劉郃一向不和,叔父衛尉蔡質又與將作大匠陽球有隔閡。陽球就是中常侍程璜的女婿,程璜于是派人向朝廷迅急呈交奏章說蔡邕、蔡質叔侄屢因私事請劉郃幫忙,劉郃沒有理睬,蔡邕心懷怨恨,發誓要中傷劉郃。于是皇帝下詔書給尚書處理,尚書便傳喚蔡邕前來追問事狀。

蔡邕上書自我辯白說:“為臣被傳喚,追問大鴻臚劉郃在此之前擔任濟陰太守的時候,為臣的屬吏張宛請了一百多天長假,劉郃擔任司隸的時候,又請托河內郡吏員李奇任州文書佐吏,以及袒護原河南尹羊陟、侍御史胡毋班,劉郃都沒有任用因而招致了怨恨等情形。臣為此惶恐不安而驚懼不已,即使肝膽涂地也不知死罪在哪里。暗自尋思整個案件,其實由張宛和李奇的事件所引發,與羊陟、胡毋班沒有任何關系。大凡小吏休假等等問題,根本就構不成結怨的原因。

“為臣與羊陟家雖有姻親關系,怎么膽敢對自己的私人關系表加以援助呢?如果為臣父子想中傷陷害對方,應當明白告訴臺閣大臣,詳細陳述所謂怨恨對方的緣由。內心里沒有一寸的事實,卻公開地呈交誹謗他人的奏書,朝廷應該將為臣的申辯和涉及劉郃的事件進行驗核。為臣依賴學問特別蒙受皇帝的褒獎,在秘閣任職侍奉,在皇帝跟前草擬文件事宜,為臣的姓名和長相,為君王稍稍留意便能有所檢驗。

“今年七月,皇帝將為臣召喚到金商門,問起災害等異常情形,并持詔申述皇帝的意旨,引誘為臣言說政事。為臣確實愚蠢而剛直,只知竭盡忠心,效獻生命而將生死置之度外,沒有顧及后患,于是便出現了所謂‘嘲笑諷刺公卿大臣,以及宮內皇帝身邊的寵臣’的情形。其實是想恭敬地回答圣上的詢問,挽救和消除災害等異常現象,為陛下謀劃建立安樂而太平的大計。陛下不考慮忠臣耿直的實話,應該加以保密,詆毀急速而來,便也因此而感到詫異了。竭盡忠心的官吏,還有容身之地嗎?詔書每次下達,群臣各自呈交密封的奏章,想以此來革除弊政和思慮如何免于上天的責罰,除去兇邪來招致吉利,但進諫的人臣不能蒙受引進接納的福運,隨即遭受家破人亡的禍害。

現如今人人都閉口不言,將為臣的遭遇作為一種警誡,誰還敢為陛下盡忠呢?為臣的叔父蔡質,連連受到提拔,官位居于上等之列。為臣蒙受的恩遇也很優厚,多次受到陛下降意問詢。議論政事之人因此想陷害為臣父子二人,使為臣家門破敗,這并不是揭發隱伏的壞人,使國家獲得益處了。為臣已經46歲,孤孤單單一個人,如果能夠托寄名姓于忠臣之列,死了也能留下榮耀,只是恐怕陛下從此再也聽不到耿直的進言了。為臣愚鈍無能,正處于禍患之中,只是前面的回奏,蔡質并不知情,他已經是身體衰老、白發蒼蒼之人了,卻橫遭株連而被捕,因為為臣而經受挫折蒙受羞辱,也一并被推進了陷坑之中,實在冤枉、實在痛心啊。為臣一旦進入牢獄,肯定要被酷刑所逼迫,追問匿名奏章里的罪名,為臣的辯白供詞陛下又怎么能聽到呢?為臣的死期快要到了,便魯莽無知地為自己辯白一番,希望自身一人擔受刑戮。乞求不要讓蔡質連坐,那么為臣死去的那一天,也就是為臣再生的時候了。希望陛下您努力工作,為天下民眾自加珍重。”

于是蔡邕、蔡質被投入洛陽監獄,被判決以奉行公事的名義抒泄仇恨和怨憤,商議陷害朝廷大臣,犯有大不敬之罪,以棄市罪處死。判決上奏朝廷,中常侍呂強憐憫蔡邕根本無罪,請求寬宥,皇帝也想到蔡邕奏章中辯白的情形,下詔減免死罪一等,讓他和家屬一起剃去頭發、頸套鐵圈然后流放到朔方郡,不得因為遇到大赦令而獲得解除。楊球派遣刺客在路途中追殺蔡邕,而刺客被蔡邕的義氣所感動,都沒有替楊球行刺。楊球又賄賂當地主管官員想毒殺蔡邕,但被賄賂的官員反而將其中的實情告知蔡邕,所以每次都能幸免于死。最后被安置在五原郡安陽縣。

【原文】

邕前在東觀,與盧植、韓說等撰補《后漢記》,會遭事流離,不及得成,因上書自陳,奏其所著十意,分別首目,連置章左。帝嘉其才高,會明年大赦,及宥[25]邕還本郡。邕自徙及歸,凡九月焉。將就還路,五原太守王智餞之。酒酣,智起舞屬[26]邕,邕不為報。智者,中常侍王甫弟也,素貴驕,慚于賓客,詬邕曰:“徒敢輕我!”邕拂衣而去。智銜之,密告邕怨于囚放,謗訕朝廷。內寵惡之。邕慮卒不免,乃亡命江海,遠跡吳會。往來依太山羊氏,積十二年,在吳。

吳人有燒桐以爨[27]者,邕聞火烈之聲,知其良木,因請而裁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猶焦,故時人名曰“焦尾琴”焉。初,邕在陳留也,其鄰人有以酒食召邕者,比往而酒以酣焉。客有彈琴于屏,邕至門試潛聽之,曰:“僖!以樂召我而有殺心,何也?”遂反。將命者告主人曰:“蔡君向來,至門而去。”邕素為邦鄉所宗,主人遽自追而問其故,邕具以告,莫不憮然[28]。彈琴者曰:“我向鼓弦,見螳螂方向鳴蟬,蟬將去而未飛,螳螂為之一前一卻。吾心聳然[29],惟恐螳螂之失之也,此豈為殺心而形于聲者乎?”邕莞然[30]而笑曰:“此足以當之矣。”

【注釋】

[25]宥:赦免。

[26]屬(zhǔ):勸。

[27]爨(cuàn):燒火做飯。

[28]憮(wǔ)然:驚愕貌。一作“怪”解。

[29]聳然:驚懼貌。聳:通“悚”。

[30]莞(wǎn)然:微笑的樣子。

【譯文】

蔡邕以前在東觀任職的時候,和盧植、韓說等人著述并進一步充實《后漢記》,正遇到觸罪流放而離散,來不及完成,于是便上書自我陳述,奏明他著述的《漢記》十志的內容,分類排列相關篇目,附綴在奏章的后面。皇帝欣賞他才能超群,正好遇上第二年朝廷大赦,便趁機赦免了蔡邕并讓他回到所在的郡縣。蔡邕從流放到還鄉,一共經歷九個月。在他將要踏上回鄉的路途時,五原太守王智為他餞行。飲酒盡興的時候,王智起身而舞并向蔡邕勸酒,蔡邕卻沒有酬答。王智這人,就是中常侍王甫的弟弟,向來恃貴驕縱慣了,感到在賓客面前羞愧難當,便大罵蔡邕說:“刑徒之人膽敢輕視我!”蔡邕揮衣掃袖而去。王智心藏怨恨,向朝廷密告蔡邕在囚禁流放期間滿腹怨恨,毀謗并譏刺朝廷。宮內的寵臣也對蔡邕滿腹仇恨。蔡邕考慮到終究難以免禍,便逃亡他鄉,隱居在吳郡、會稽一帶。他往來各地,依靠泰山的羊氏家族,前后累積12年之久,都隱居在吳地。

吳郡人有戶人家燒桐木做飯,蔡邕聽到火中木材發出的爆裂聲,便斷定是上好的木材,于是求來制成一把琴,果然琴音優美,而琴尾還有燒焦的痕跡,所以當時人們就取名叫“焦尾琴”了。當初,蔡邕在陳留郡的時候,有位鄰居辦置了酒水飯菜邀請他,等到他前往這家時,酒已經喝得很暢快了。這家有個賓客在屏風里彈琴,蔡邕來到門口試著靜聽了一會,說:“嘻!用樂音來招引我而暗藏殺機,為什么啊?”于是就回去了。傳話之人對主人說:“蔡先生剛才來過,到門口又回去了。”蔡邕向來受鄉親們敬重,主人便急忙追去詢問其中的緣故,蔡邕將詳情告訴了他,在場的人們都一片驚愕。彈琴之人說:“我剛才撥動琴弦的時候,看見螳螂正盯著一只鳴叫的蟬蟲,這只蟬蟲正要飛走但還沒有飛動的時候,螳螂的身體正一前一后躍躍欲試。我的心里一陣驚懼,唯恐螳螂失去這稍縱即逝的時機,這難道就是暗藏殺機而表現在琴聲里嗎?”蔡邕微微一笑地說:“這就足以抵得上真正的殺機了。”

【原文】

中平六年,靈帝崩,董卓為司空,聞邕名高,辟之。稱疾不就。卓大怒,詈曰:“我力能族人,蔡邕遂偃蹇者,不旋踵矣。”又切敕州郡舉邕詣府,邕不得已,到,署祭酒,甚見敬重。舉高第,補侍御史,又轉持書御史,遷尚書。三日之間,周歷三臺。遷巴郡太守,復留為侍中。

卓重邕才學,厚相遇待[31],每集燕[32],輒令邕鼓琴贊事,邕亦每存匡益。然卓多自佷用[33],邕恨其言少從,謂從弟谷曰:“董公性剛而遂非[34],終難濟也。吾欲東奔兗州,若道遠難達,且遁逃山東以待之,何如?”谷曰:“君狀異恒人,每行觀者盈集。以此自匿,不亦難乎?”邕乃止。

及卓被誅,邕在司徒王允坐,殊不意言之而嘆,有動于色。允勃然叱之曰:“董卓國之大賊,幾傾漢室。君為王臣,所宜同忿,而懷其私遇,以忘大節!今天誅有罪,而反相傷痛,豈不共為逆哉?”即收付廷尉治罪。邕陳辭謝,乞黥首刖足,繼成漢史。士大夫多矜救之,不能得。太尉馬日磾馳往謂允曰:“伯喈曠世逸才,多識漢事,當續成后史,為一代大典。且忠孝素著,而所坐無名,誅之無乃失人望乎?”

允曰:“昔武帝不殺司馬遷,使作謗書,流于后世。方今國祚中衰,神器不固,不可令佞臣執筆在幼主左右。既無益圣德,復使吾黨蒙其訕議。”日磾退而告人曰:“王公其不長世乎?善人,國之紀也;制作,國之典也。滅紀廢典,其能久乎!”邕遂死獄中。允悔,欲止而不及。時年六十一。搢[35]紳諸儒莫不流涕。北海鄭玄聞而嘆曰:“漢世之事,誰與正之!”兗州、陳留間皆畫像而頌焉。

【注釋】

[31]遇待:待遇。

[32]集燕:舉行宴會。

[33]佷(hěn)用:剛愎自用。佷:本“很”,違背,不順從。

[34]遂非:堅持錯誤做法。

④心精:心神專一。

[35]搢(jìn):古人所佩的飾帶。

【譯文】

中平六年(189),靈帝駕崩,董卓擔任司空之職,聽說蔡邕名望很高,前去征召他。蔡邕聲稱有病沒有應征。董卓極為惱怒,責罵道:“我有能力將人滅族,蔡邕竟然如此傲慢,我讓你很快遭到災禍。”又嚴厲告誡州郡官員推舉蔡邕到他的司空府,蔡邕迫不得已,來到司空府,董卓任命他為代理祭酒,很受敬重。因為官吏考績優等而被推薦,補官侍御史,又轉任持書御史,隨后又升任尚書。三天之內,遍歷中臺、憲臺、外臺三個重要官署。后升任巴郡太守,仍留在京城擔任侍中。

董卓敬重蔡邕的才學,給他的待遇非常優厚,每次飲宴,總是讓蔡邕彈琴助興,而蔡邕也每每有省察匡正補益之意。然而董卓多剛愎自用,蔡邕對董卓很少采納他的意見而深為遺憾,便對他的堂弟蔡谷說:“董公性情倔強固執而堅持錯誤的做法,最終難成大事啊。我想向東逃奔到兗州去,如果路途遙遠難以抵達,暫且逃避到崤山以東地區以等待時機,你看怎么樣?”蔡谷說:“您的相貌異于常人,每次外出觀看您的人們都圍聚成群。用這種方式來隱藏自身,不是很困難嗎?”蔡邕這才打消了躲避的念頭。

等到董卓被殺后,蔡邕在司徒王允家入座宴飲,蔡邕于很不經意之中談到了董卓而嘆惜,神情也有些激動。王允勃然大怒,怒斥蔡邕說:“董卓是國家罪大惡極的賊人,幾乎推翻了漢室。您作為王室的大臣,應該同懷憤怒,而您卻不忘他的私人恩情,忘卻了關系存亡安危的大事!現在上天誅滅此等有罪之人,您卻反而為他傷悼哀痛,莫非要和他共同謀逆作亂嗎?”于是立即拘捕蔡邕交付廷尉去治罪。蔡邕上書表示謝罪,請求刺面砍腳,繼續修完漢史。士大夫很多人都因憐憫而多方營救他,但都未能達到好的效果。太尉馬日磾乘馬疾行前去對王允說:“蔡伯喈是當代的杰出人才,很了解漢朝的史事,應當讓他繼續修完后漢史,使之成為一代重要的典籍。況且他一向以忠孝著稱,而所謂的判罪又沒有正當的理由,誅殺他恐怕會讓人失望吧?”

王允說:“當年漢武皇帝不殺司馬遷,讓他寫出誹謗朝廷的史著,流傳到后世。當今國運中道衰落,帝位不能穩固,絕不可讓奸邪諂上的臣子在幼年皇帝身邊記錄史事。既無益于君王高尚德操的培養,又讓我們這些人遭受他的詆毀和非議。”馬日磾回來后對人說:“王公可能不會長存于人世吧?道德完美之人,是國家的紀綱;史鑒著作的著述,是國家典章的需要。毀滅紀綱、廢棄典則,這樣的人還能長久嗎!”蔡邕最終還是死在獄中。王允悔悟,想止息事態卻已經來不及了。蔡邕死年61歲。士大夫和學者們沒有誰不流淚的。北海郡鄭玄聽到這一噩耗嘆息說:“漢代的史記大事,再找誰去整理呢!”兗州、陳留郡等地都繪制蔡邕畫像來稱頌他。

【原文】

其撰集漢事,未見錄以繼后史。適作《靈紀》及十意,又補諸列傳四十二篇,因李傕之亂,湮沒多不存。所著詩、賦、碑、誄、銘、贊、連珠、箴、吊、論議、《獨斷》《勸學》《釋誨》《敘樂》《女訓》《篆藝》、祝文、章表、書記,凡百四篇,傳于世。

論曰:意氣之感,士所不能忘也。流極[36]之運,有生所共深悲也。當伯喈抱鉗扭[37],徙幽裔[38],仰日月而不見照燭,臨風塵而不得經過,其意豈及語平日幸全人哉!及解刑衣,竄歐越,潛舟江壑,不知其遠,捷步深林,尚苦不密,但愿白首舊丘,歸骸先壟,又可得乎?董卓一旦入朝,辟書先下,分明枉結,信宿三遷。匡導既申[39],狂僭屢革[40],資同人之先號[41],得北叟[42]之后福。屬其慶者,夫豈無懷?君子斷刑,尚或為之不舉,況國憲倉卒,慮不先圖,矜情變容,而罰同邪黨?執政乃追怨子長謗書流后,放此為戮,未或聞之典刑。贊曰:邕實慕靜,心精辭綺。斥言金商[43],南徂北徙。籍梁懷董,名澆身毀。

【注釋】

[36]流極:流,極,皆放也;流放。有生:生人。

[37]鉗扭:束頸縛手的刑具。

[38]幽裔:幽州的邊陲遠僻之地。

[39]匡導既申:申述匡正和教導的治國之義。

[40]狂僭屢革:謂董卓放蕩驕恣的行為革除。

[41]同人之先號:民眾還未能如愿時之號啕痛哭。

[42]北叟:塞上的老叟。語見“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43]金商:金商門。

【譯文】

他編撰匯集的漢代史料里,還沒有見到編錄成冊的續后漢史書。當時剛剛寫成了《靈紀》及十志,又補寫了42篇列傳,因為李傕的叛亂,這些文稿大都散失沒有完整保存下來。他所著述的詩、賦、碑、誄、銘、贊、連珠、箴、吊、論議、《獨斷》《勸學》《釋誨》《敘樂》《女訓》《篆藝》、祝文、章表、書記等,共104篇,流傳于世。

史官評論說:意氣的感發,是士人所不能忘懷的事情了;遭遇流放的命運,是生人同感悲哀的事情了。當蔡伯喈身受刑具、束頸縛手的時候,流放到僻遠的地方,仰望日月而日月無光,迎著風塵而無法躲避,此時他的思想狀況哪里還會像平常那樣說話并希望能夠保全自身呢!等到脫下囚服,逃竄到吳越一帶,偷偷地乘船來到深山溪澗,不知道自己的遠近,在秘密的森林里拐彎抹角地穿行,尚且為森林不繁密而苦惱,只希望死在自己的故土,將尸骸葬到祖先的墓地,都難以實現。而董卓一旦進入朝廷,征召的文書先行下達,顯然是屈尊與他結交,三天之內使他三次升遷。蔡伯喈在申述匡正和教導董卓的治國之義之后,董氏放蕩驕恣的僭亂行為便屢屢被革除,就像民眾號啕痛哭的時候給予他們幫助,就像塞上老翁一樣獲得晚年的幸福。蒙受了他人的恩遇,哪能不懷念他的恩情呢?君子在囚犯判刑的時候,尚且因此而撤除美食、偃息聲樂,何況國家的法制出現非常變故的時候,憂慮禍患不事先謀取計策,為什么卻強詞奪理地改變人之常情,處罰起來就如同對待邪惡的黨徒?掌權之人竟然追憶怨恨子長所謂誹謗朝廷的史著流傳后世,并仿效這一點作為懲罰的依據,但并沒有見到有關刑罰上的記述。贊曰:蔡邕確實是向慕虛靜,心神專一而文辭綺麗。直言指責金商門之過,南下逃竄而北上流徙。馬融依靠梁冀,蔡邕心懷董卓,美名不再敦厚而自身遭到詆毀。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hb无码| free性满足hd极品|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高请 | 免费在线观看黄网| 女人16一毛片| 特黄大片又粗又大又暴| 91成年人免费视频| 久久精品亚洲综合专区| 亚洲精品成人a在线观看| 人妻va精品va欧美va| 你懂的网址免费国产|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精品| 91精品国产入口| 日本免费人成视频播放| 亚洲自偷自拍另类图片二区| 国内精品免费麻豆网站91麻豆| 玉蒲团之偷情宝典|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在线观看| 一级做a爰片性色毛片黄书| 欧美乱强伦xxxxx高潮| 啊昂…啊昂高h| 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96| 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网站 | 日本在线观看a| 精品免费久久久久久成人影院| xxxxx亚洲| avove尤物| 中文字幕网在线| 亚洲avav天堂av在线网爱情| 人妻少妇精品视频专区| 午夜a一级毛片一.成| 亚洲美女视频免费| 亚洲午夜成人片|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欧美狠狠| 久久青草亚洲AV无码麻豆 | 国产精品国三级国产AV| 国产噜噜在线视频观看| freehd182d动漫| 日本三级网站在线线观看|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