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陀羅百科,曼陀羅寓意,曼陀羅賞析
曼陀羅花佛教、道教兩家都稱與己有關。佛教叫“天雨曼陀羅花”,曼陀羅為梵語的譯音,其意為“悅意花”,也為雜色。道教說天空北斗有曼陀羅星使者,手執此花,因此而得名。由于宗教神話傳說的影響,被賦予“天神之花”的美譽。曼陀羅葉形如茄葉,又叫風茄兒、山茄子;果實為蒴果,如核桃,但多刺,而名狗核桃;也有的叫洋金花。
曼陀羅為茄科曼陀羅屬一年生草本植物,高達1~2米,全株光滑,主莖常木質化,葉大,寬卵形,長8~12厘米,葉基通常歪斜,葉緣有不規則波狀或淺疏齒。花單生于枝分叉處或葉腋,直立向上,花冠漏斗形,長6~10厘米,花6瓣,筒部淡綠色,上部白或暈茄紫色,朝開夜合,花期夏秋。蒴果卵狀,外皮硬棘刺,偶有無刺變異,成熟則裂開,種子黑色。
《本草綱目》記載:“曼陀羅生北土,人家亦栽之。春生夏長,獨莖直上,高四五尺,生不旁引,綠莖碧葉,葉如茄葉。八月開白花,凡六瓣,狀如牽牛花而大。攢花中坼,駢葉外包,而朝開夜合。結實圓而有丁拐,中有小子。八月采花,九月采實。”
同屬植物有16種,常見觀賞品種有白花曼陀羅、紅花曼陀羅、大花曼陀羅。
【養】
曼陀羅原產熱帶,廣布于世界溫帶至熱帶地區,我國各地均有。喜溫暖濕潤的氣候,在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生長良好。適應性強,種子自然繁衍力極強,在田野里到處可見,近似野生。栽培容易,春季用種子繁殖,一般用直播方式。播種期在3月上旬至4月上旬。因其棵形大,要求行距100厘米,株距70厘米。穴深3~5厘米,每穴播入種子6~8粒,覆蓋細土及草木灰。覆土要薄,以蓋沒種子為宜,上面再蓋一層薄稻草,然后澆水,保持一定的濕度,待種子發芽后,除去覆草。幼苗長有4~5片葉時,即可移植。生長期內除草、松土兩次,兼行培土,以防倒伏。開花前追施人糞尿一次。
【賞】
宋代詩人陳與義自己種植曼陀羅花,并寫了《曼陀羅花》詩:
我圃殊不俗,翠蕤敷玉房。
秋風不敢吹,謂是天上香。
煙迷金錢夢,露醉木蕖妝。
同時不同調,曉月照低昂。
此詩一聯,我的園圃內曼陀羅綠莖碧葉,“翠蕤”,綠葉;“敷”,鋪展開,此處指花蕾綻開;“玉房”,白色的蓓蕾。表明翠葉方舒與華蕾初展的對應美。二聯寫花香,是“天上香”,所以秋風不敢吹。三聯,“金錢”,指金錢花。又叫滴滴金。夜霧迷蒙,花境若夢,花開如滴滴燦金。“木蕖”,指木芙蓉,多紅色,露中醉如木芙蓉。四聯,曼陀羅與金錢、木芙蓉花開同時,風格各異,白如玉、黃如金、紅如醉。曉月清輝,各自低昂,相互映襯,相得益彰,體現了美的多樣性。【用】
曼陀羅株形高大,粗壯,仲夏或初秋時節,碩大的曼陀羅花昂首藍天,一枝枝黃綠色的喇叭花,素潔清雅,惹人喜愛,適宜庭院栽培。
曼陀羅花、葉、種子均可入藥,具有鎮痙、鎮痛、止咳及抑止分泌的作用。曼陀羅植株含有莨菪堿及東莨菪堿,對人的大腦皮層有抑制作用。我國古代醫學家將曼陀羅成功地應用于臨床麻醉。東漢時期,我國外科名醫華佗就曾用曼陀羅等進行外科手術。我國著名小說《水滸》中,梁山泊的英雄好漢在智取生辰綱時,使用的蒙汗藥酒中就有曼陀羅。至今各地醫院還在應用曼陀羅進行麻醉。我國古醫書籍記載曼陀羅治病藥方。諸風及寒濕腳氣,用曼陀羅花、子煎湯洗之。面上生瘡,曼陀羅花,曬干研末,少許貼之。大腸脫肛,曼陀羅子連殼一對,橡斗16個,同銼,水煎三五沸,入樸硝少許,洗之。須要注意,曼陀羅花、葉、種子含有生物堿,有毒,切勿誤食。如遇曼陀羅中毒,可用生甘草、生綠豆各30~60克搗爛,開水泡服或煎服,也可用茶葉30克煎濃汁調豆腐250克一次服下。若無效,應及時送醫院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