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形而上學導論
德國古典唯心主義哲學家康德的著作。書的全名為《任何一種能夠作為科學出現的未來形而上學導論》。它是《純粹理性批判》的縮寫本。公元1783年在里加出版。全書共分:“導言”、“前言”、“《導論》的總問題”、“先驗的主要問題”、“附錄”等部分。
康德于1781年出版《純粹理性批判》以后,1782年1月19日的《哥廷根學報》刊登一篇德國哲學教授伽爾韋以筆名寫的書評。書評的大意是說:《純粹理性批判》一書過于冗長、干燥,用語獨特、晦澀,令人費解;這部著作是“一個超越的唯心主義體系”,實際上是貝克萊主觀唯心主義的翻版,沒有什么新的東西等等。康德看了這個書評非常惱火,立即寫了這個簡明扼要的“通俗本”,即《未來形而上學導論》。“形而上學”一詞不是指在與辯證法相對立的意義上說的,而是指在古典的意義上說的,它所對待的基本問題是靈魂、世界和上帝。康德認為這些問題自亞里士多德起兩千多年始終沒有得到解決,因而形而上學始終沒有成為科學。形而上學已經成為人們所厭棄的東西,“形而上學家”也已經變成了很不光彩的稱號。因此,康德斷言形而上學“要末是科學,要末就什么都不是”,以往和現有的各種形而上學并不算真正的形而上學;真正的形而上學現在還沒有建立起來。不過,由于人類理性要求解決這樣一些問題,否則人類理性就永遠得不到滿足,因此將來必須建立起一種作為科學的形而上學。為了建立這樣一種形而上學,康德認為首先必須對人的認識能力做一個批判性的研究,看它是否有能力并且究竟有多大能力來擔當起這樣一個任務。《純粹理性批判》和《未來形而上學導論》的目的都是在于證明“先天綜合知識的可能性”。《未來形而上學導論》一方面是《純粹理性批判》一書的“導論”;另一方面又是未來的、真正的形而上學的“導論”。
《來來形而上學導論》除了簡明扼要地闡述《純粹理性批判》一書的基本觀點以外,重點研究下列四個問題:(一)純粹數學是怎樣可能的?(二)純粹自然科學是怎樣可能的?(三)一般形而上學是怎樣可能的?(四)作為科學的形而上學是怎樣可能的?在研究“作為科學的形而上學怎樣才可能”的問題中,康德說,為了使形而上學成為科學,理性批判本身就必須把先天概念所包含的全部內容,這些概念按照感性、知性、理性的類別,連同一張完整的概念表,以及對所有這些概念的分析和這些概念可能產生的一切結果,特別是通過先天概念的演繹而證明出來的先天綜合知識的可能性、先天綜合知識的使用原則以至使用的界線等等,統統都擺出來,把所有這些都容納到一個完整的體系里,然后經過認真的批判和充分的研究才行。否則,別的途徑和辦法是不行的。康德的這種辦法是脫離人的認識過程,要在認識之前預先探究人的認識能力,這個出發點是錯誤的。列寧指出:“不能離開理解(認識、具體研究等等)的過程去理解”,“為了要理解,必須從經驗上開始理解、研究,從經驗上升到一般。為了學會游泳,必須鉆到水中。”(《列寧全集》第38卷第220-22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