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美學研究·民族文學
文藝美學研究·民族文學
指民族共同體作家(包括民間作家)所創造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學。每一個成熟的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文學。每一種民族文學都有其鮮明的個性。這種個性體現在民族生活場景、民族性格的描繪中和民族形式特征的顯現中。
一般地說,民族文學并不是在封閉的狀態下發展的,而是在各民族文學的相互影響、相互吸收的狀態下發展的。特別是到了近代,如馬克思和恩格斯所說,“過去那種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給自足和閉關自守狀態,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來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賴所代替了。物質的生產是如此,精神的生產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產品成了公共的財產。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為不可能,于是由許多種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學形成了一種世界的文學。”當然,這種正在形成的“世界的文學”,并不是要排斥民族文學,消滅各種民族文學的固有的特征。恰恰相反,充分地發展各民族文學,加強各民族文學的固有特征,是形成“世界的文學”的前提和條件。斯大林說: “全人類的無產階級文化不是排斥各民族的民族文化,而是以民族文化為前提并且滋養民族文化,正象各民族的民族文化不是取消而是充實和豐富全人類的無產階級文化一樣。”斯大林的論點對民族文學的發展問題也是適用的。就以中華民族的民族文學來說,當然是要逐漸匯入到世界文學的洪流中去的。但是我們只能拿出具有我們民族特色的作品去豐富世界文學。艾思奇說過: “我們需要更多的民族的新文藝,也即是要以我們民族的特色(生活內容方面和表現形式方面包括在一起)而能在世界上站一地位的新文藝。沒有鮮明的民族特色的東西,在世界上是站不住腳的。中國作家如果要對世界的文藝界拿出成績來,他所拿的如果不是中國自己的東西,那還有什么呢?”事實證明, 博得世界人民贊賞的中國作品,不是那些刻意模仿外國之作,倒是那些有濃厚的中國民族色彩之作。發展民族文學是各民族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方面。在中國的今天,發展具有中國作風、中國氣派,為中國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民族文學,還要下很大的力氣。文學創作當然要多樣化,但在多樣化的創作中,都存在著民族化的問題。只有堅定不移地搞民族化,民族文學才能健康地發展,才能為豐富世界文學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