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證法唯物論入門
胡繩的主要哲學著作之一。寫于1938年,曾印制多種不同版本。
在這部著作中,胡繩首先闡述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黨性原則及其在哲學史上所實現的革命變革。他指出:辯證唯物主義是在斗爭中發展起來的,人類的歷史,自從進入階級社會以來,就一直充滿著社會斗爭,即壓迫者與被壓迫者、革命者前進者與保守者反動者的斗爭,他們在斗爭中不能不使用思想的武器,而思想武器的最高表現便是哲學?!芭f的社會由新的社會所代替;舊的社會力量削弱、崩潰、新的社會力量成長強大,這原是必然的事情。反動的保守的思想家企圖違背這一歷史的必然性,自然就走向真理的反面。反之,進步的革命的社會力量正是順應著這一歷史的必然性而起來的,客觀真理的揭發對于他們的社會實踐活動,便不但是無礙,反而有利,所以必然地他們在哲學上是站在唯物論、辯證法的立場上的?!?《辯證法唯物論入門》第4-5頁。下引該書只注頁碼)但是,一切舊的唯物論都是不完全的,在許多地方又暴露出反唯物論的傾向;或者他們的唯物論是脫離了辯證法的,或雖然帶著辯證法的要素,但也是不充分的。直到現代無產階級起來的時候,才綜合了歷史上一切流派的哲學中的辯證法唯物論的要素,建立了完整的辯證法的唯物論的體系。因此,批判地拋棄一切反動哲學思想,批判地接受在反動哲學中的合理的要素——作為思想斗爭武器的辯證唯物論就是在這樣的艱苦的道路上成長發展起來的。”(第7頁)
胡繩提出,哲學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唯物論與觀念論的對立?!胺纸绲臉藴适强磳τ诰窈臀镔|的關系的問題的答案。”唯物論主張:“物質是獨立存在于精神以外的”;“精神是從物質中產生且為物質所規定的”;“人類的感覺思想是要在以外的事物為范本,思想的正確與否,正是看思想是否與外界事物相合。”(第8-9頁)觀念論則主張:“精神是先于物質而存在,精神決定物質”;“事物沒有獨立的存在,而是存在在人們(或是神——如宗教之所說)的感覺與意識之中的”;“不承認觀念反映客觀事物,卻說客觀事物倒是從觀念中產生的?!?第8-10頁)
哲學的第二個問題,就是唯物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對立,也即是關于事物的發展問題?!盎卮?,一切事物都是在永遠的變動中間的,是辯證法的觀念;反之,回答,有永遠不變的絕對的事物的,那是形而上學?!?第11-12頁)
胡繩認為,觀念論者大部分都是同時站在形而上學的觀點上的。因為,“觀念論者把物質的存在當做是從屬的,無關重要的,而把觀念與概念神圣化、絕對化起來,于是他們就有了永不變的善惡的概念,絕對的無條件的倫常觀念”?!肮倘灰灿行┯^念論者是站在反形而上學的立場上;發展了辯證法的幼芽。就是:他們也認為概念是變動發展的,但他們認為,不是概念追隨著事物而變動發展,恰恰相反,倒是事物追隨著概念而變動發展。”(第13-14頁)在不合理的觀念論的拘束下,辯證法只能顯出畸形的狀態,而且總是不能十分徹底的,在許多地方仍然要暴露出形而上學的尾巴來的。
辯證法唯物論,一方面確認物質是變動發展的,同時確認觀念與概念是客觀物質的反映。因此也就必然認定:概念決不是孤立的,固定的,永恒的,它是追隨著客觀事物的變動而變動的?!八哉_的哲學思想——完滿地反映了客觀現實的哲學思想——是只有辯證法的唯物論,唯物論的辯證法。”(第14頁)
在區別唯物論和唯心論、辯證法和形而上學原則界限的基礎上,胡繩又深入闡述了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他說:“辯證唯物論承認直接可見可觸的一切都是物質,承認有重量與體積的也都是物質,但是辯證唯物論的物質觀不停留在這里,而要進一步,宣布凡一切在人類意識以外獨立地存在的事物都是物質?!焙K則認為,辯證唯物論“不但承認物質的獨立存在性,而且還要說:意識是依存于物質的。很明顯的,沒有人的頭腦(這是物質)就不會有意識,社會的意識的發展又是依存于社會的物質的?!?第19頁)在此基礎上,胡繩還進一步闡述了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的唯物主義基本原理,“不是意識支配物質,而是物質支配意識;不是思維決定存在,而是存在決定思維?!?第20頁)
物質與運動是不可分的,沒有無物質的運動,也沒有無運動的物質。胡繩說:“運動不只是物質的外面的表現方式,而且又是物質的內在的必然的屬性。所謂‘必然的’,正是說物質是離不開運動的;所謂‘內在的’,就是說物質本身中包含著運動,不是在物質外面,由旁的什么東西賦予物質以運動的?!?第22頁)物質與運動是永遠互相聯系著的,在這種聯系中,物質是主體,運動是物質存在的方式,物質的運動是由于物質自身的矛盾性所決定的。至于運動與靜止的關系問題,胡繩進一步指出:“物質的絕對靜止固然是不可能的,但我們也不能因此就否認了物質的相對靜止?!币驗橹挥小俺姓J物質的相對靜止,我們才能把握、辨別一切物質。”(第22頁)
同樣,物質與空間時間也是分不開的,所謂空間是廣延的,時間是綿延的。胡繩認為:“物質的運動必然是施行于一定的空間和一定的時間中的。一方面,運動的物質是存在于空間與時間中間;又一方面,空間與時間離開了運動的物質也就不能存在。我們不能想象到沒有任何物質的空間的廣延,也不能想象到離開任何運動的物質的時間的綿延。因為物質是普遍地、永恒地存在著而且運動著的,所以空間是無限的,時間也是無限的。”(第25頁)空間與時間也是物質存在的形式,沒有離開物質運動的空間與時間,也沒有不在空間與時間中運動的物質。
胡繩還指出,宇宙觀方法論與認識論是一致的。他說:“在辯證唯物論中是有著三個基本問題:第一是宇宙的本質是什么?第二是宇宙間一切客觀物質以及反映客觀物質的主觀思維的發展法則是怎樣的?第三是客觀物質怎樣反映到主觀中來?也就是人類怎樣地認識外物?——然而這三個問題不是各自孤立著的,它們是一個接著一個,是互相密切地聯系著的?!?第27頁)宇宙是統一于物質的,而一切物質都是變動發展的。要懂得物質的變動發展的法則,就必須深入地研究辯證法。“辯證法一方面要研究客觀存在的運動法則,一方面又要研究主觀認識的發展法則——這就是:一方面是客觀的辯證法,一方面是主觀的辯證法。但客觀的辯證法與主觀的辯證法不是兩件東西,而是統一的整個的辯證法。因為主觀的思維是由客觀的物質所決定的,那么,主觀的辯證法就自然是由客觀的辯證法所決定的。這就是說:客觀的存在的運動發展法則反映到人類的思維上,就叫為思維的運動發展法則。物質是怎樣地運動發展的,我們就怎樣地思維,只有這樣的思維才可算是正確的?!?第26頁)
然而,接著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客觀辯證法是不是能完滿地反映到主觀中來呢?胡繩認為:“這也是辯證唯物論的重要問題之一,而這問題也只有在唯物論與辯證法的觀點上才能解決的。因為第一,必須從唯物論的觀點上確認脫離了客觀事物就沒有主觀的認識,認識必然是客觀的反映,不能和客觀分離;第二,然而認識不是一次就完滿地反映了客觀的全部內容,客觀之反映于主觀,也是逐漸進步發展的,這就是要從辯證法的客觀上來理解人類認識的問題。”(第27頁)這就是說,認識論是要研究客觀物質是怎樣逐漸完滿地反映于主觀之中,亦即人類是如何地逐漸完滿地認識外物,所以也帶著方法論的意義。
《辯證法唯物論入門》是一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通俗讀物。它以簡短的篇幅,用中國的具體事例闡述了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內容,對于廣大人民群眾掌握馬克思主義哲學,促進哲學大眾化,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