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魏源與《海國圖志》》賞析
魏源與《海國圖志》
【概說】
《海國圖志》是清代學者魏源受林則徐委托編著的一部世界地理歷史類的綜合性圖書。該書是以林則徐主持編譯的《四洲志》為基礎,結合當時收集到的其他文獻書刊資料,進行歸納和改編而成的。
這是一部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著作,全書詳細敘述了世界各地和各國歷史政治、風土人情,打破了傳統的崇夏抑夷的偏執觀,傳播了近代自然科學知識,拓寬了國人的視野,開創了近代中國向西方學習的新風氣。
【故事錦囊】
魏源是近代思想家、史學家,是最早向西方學習的革新家之一。他從小就聰慧,祖父曾說:“這孩子氣象非同尋常,不要把他當作一般孩子來養育。”七八歲的時候,魏源被家人送入了學塾讀書,他讀書很用功,常常讀到深夜。母親怕他累壞了身子,經常催他早點睡覺,但他總是等母親睡后再悄悄爬起來讀書。
九歲那年,魏源參加縣里舉辦的童子試,主持考試的縣令發現魏源眉清目秀,十分可愛,特地召他上來一試。縣令面前放了一只茶杯,杯上畫著一幅太極圖,縣令出上聯:“杯中含太極。”魏源來之前,母親給他烙了兩張大餅揣在懷中。他一摸胸口,從容對出下聯:“腹內孕乾坤。”縣令奇怪地問:“何謂乾坤?”魏源說:“我懷中的兩張餅正像乾坤,我吃了它,就能考慮天地間大事了!”大家聽了,紛紛稱贊他是個奇才。
魏源盡管很有才華,但看不起八股取士的刻板、煩瑣的文風,很難被考官所看中,直到他51歲時,才中了三榜的第19名進士。
他在揚州、高郵等地做過知縣和知州,任期內留下不少政績,得到當地百姓的稱頌。同時,他與龔自珍、林則徐等人結成好友,一邊切磋學問,一邊尋求救國救民的道路。
1841年,魏源在鎮江與林則徐相遇,在此之前,林則徐因在廣東銷煙一事,遭到了殖民者和一些當權者的陷害,被革職查辦。兩人徹夜長談,在某些觀點上達成了共識。他受林則徐囑托,以林則徐主持編譯的《四洲志》為基礎,廣泛收集資料,僅僅半年就編寫成《海國圖志》50卷。書中除了介紹西方的科技和文化之外,還流露出了抵抗侵略、民族自強的重要思想。
魏源晚年以“世亂多故,無心仕宦”為由,棄官歸隱,潛心研究佛教,最終于杭州辭世。
【知識庫】
小狗吠主
魏源讀書非常用功,簡直到了癡迷的地步,整天把自己關在樓上讀書,心無旁騖。一天,家里來了客人,祖父讓魏源下樓拜見客人。誰知剛下樓來,還沒進廳堂,家里的小狗便對他狂吠不止。原來是他很久都不下樓,連小狗都不認識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