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和“豐碑”是一回事嗎
“碑”和“豐碑”是一回事嗎
“碑”和“豐碑”有很大的差別,絕不是一回事。
將沒有文字的豎石或樁稱作碑。在古代,碑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三種:一是立于宮廟前,用來“觀日影、辨時刻”;二是豎于宮廟大門內(nèi)拴牲口;三是用以引棺木入墓穴,也就是下棺的工具。古時引棺入墓多是用大木,這大木則是“碑”的特定稱呼。秦代以前的碑都用木制的,漢代以后才改用石頭。
而古代的豐碑,實際上屬于一種特殊的葬禮規(guī)格。《周禮》有云:“公室視豐碑,三家視桓楹。”所謂“公室視豐碑”,就是公室成員死后,要在墓壙的四周立上大木,上設(shè)轆轤,用以下棺于壙。本來是只有天子才能使用這種規(guī)格,后來逐步發(fā)展到公室成員也可使用,再后來諸侯也可使用。但不管哪個朝代,對豐碑的使用范圍限制得都非常嚴(yán)格,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使用資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