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倒山公的解釋?顛倒山公的典故與出處
顛倒山公的解釋?顛倒山公的典故與出處
《世說新語·任誕》:“山季倫(簡)為荊州,時出酣暢。人為之歌曰:‘山公時一醉,徑造高陽池。日莫倒載歸,茗艼無所知。復能乘駿馬,倒箸白接籬。舉手問葛強,何如并州兒?’高陽池在襄陽,強是其愛將,并州人也。”注引《襄陽記》曰:‘漢侍中習郁在峴山南,依范蠡養魚法作魚池,池邊有高堤,種竹及長楸,芙蓉菱芡覆水,是游燕名處也。山簡每臨此池,未嘗不大醉而還,曰:‘此是我高陽池也。’襄陽小兒歌之。”后以此典表現豪飲醉酒,不拘禮數;也形容士人飲宴之事。宋·孫覿《西徐上梁文》:“顛倒山公白接籬,光芒太一青藜杖。”唐·李商隱《道士胡君新井碣銘》:“覆景升之伯雅,倒季倫之接䍦。”唐·駱賓王《秋日于益州李長史宅宴序》:“曲浦澄漪,似對任棠之水;芳亭興洽,如歸山簡之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