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慶齡
【介紹】: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之一。中國海內外各族人民敬愛的領導人。愛國主義、民主主義、國際主義、共產主義的偉大戰士。保衛世界和平事業的前驅。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女性。廣東海南島文昌縣人。1893年1月27日生于上海,1913年8月畢業于美國佐治亞州梅肯的威斯理安女子學院。到日本,任孫中山秘書。1914年加入中華革命黨。1915年10月25日同孫中山結婚。除照料孫中山的生活外,并協助孫中山研討主義,查閱資料,抄寫文件。1922年6月16日,陳炯明叛變,形勢危急。宋慶齡對孫中山說:“中國可以沒有我,不可以沒有你”,堅持先送孫中山撤離險境,才在衛士掩護下沖出火線,身體受到無法補償的摧殘,表現了中國偉大女性為革命獻身精神和卓越膽識。
1924年國共合作,宋慶齡參與籌備工作,積極支持國民黨改組。1924年11月13日隨孫中山北上。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病逝北京,宋慶齡向國內外介紹孫中山遺囑,解釋三民主義,并身體力行,繼承孫中山遺志,投身于人民大革命之中。1926年1月,在廣州參加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同共產黨人密切合作,反對國民黨右派,當選為中央執行委員;二屆三中全會上被選為中央政治委員會委員、國民政府委員。與共產黨及國民黨左派站在一起反對蔣介石、汪精衛背叛革命的行為。1927年7月14日請人代表她在汪精衛召集的“分共”會上發言,反對“分共”。同日發表《為抗議違反孫中山的革命原則和政策的聲明》,宣布同孫中山事業的叛徒決裂。
大革命失敗后,宋慶齡多次向國內外公開揭露蔣介石、汪精衛的叛變行為。南昌起義爆發,她不在南昌,仍被推選為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主席團成員。她對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等革命武裝暴動給予高度贊揚。1927年8月下旬赴莫斯科。在那里同鄧演達等國民黨左派商定成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1927年至1931年,在蘇聯、法國參加了一系列重要的國際性反帝保衛和平活動。1929年被選為世界第二次反帝同盟大會名譽主席。其后又成為世界反法西斯委員會的主要領導人之一。
1931年6月回國后,拒絕擔任國民黨中央和南京國民政府的任何職務,申明對社會主義無限向往。九一八事變后,與共產黨合作,為抗日民主而進行不懈的斗爭。她竭誠擁護共產黨的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等主張,反對國民黨的對日不抵抗主義和鎮壓革命力量的倒行逆施。1932年12月,聯合魯迅、蔡元培、楊杏佛等組織“中國民權保障同盟”,擔任該同盟的全國執行委員會主席,積極營救國民黨獄中關押的共產黨員、愛國人士和國際友人,與國民黨政府踐踏人權的行為做斗爭。1933年9月在上海領導召開了“世界反對帝國主義戰爭委員會”遠東會議。1934年4月,帶頭簽名發表中國共產黨提出的《中國人民對日作戰的基本綱領》。1935年率先響應中國共產黨的八一宣言,對國內產生了良好的政治影響。這個期間,宋慶齡利用各種社會聯系,幫助紅軍購買藥品和醫療器械,護送共產黨人出入白區。1936年1月應中共中央要求,安排護送美籍記者斯諾和醫生馬海德去陜北考察,擴大了共產黨的良好影響。1936年5月,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成立,宋慶齡任該會執行委員。救國會七君子被捕,宋慶齡立即以執行委員名義提出抗議,與何香凝等為營救七君子發起“救國入獄”運動,激發了全國人民的抗日救國熱情。
宋慶齡努力促成第二次國共合作。1937年2月,出席國民黨五屆三中全會,與何香凝、馮玉祥等十三人聯名提出《恢復孫中山先生手訂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提案,并發言要求國民黨停止內戰,團結抗日。1938年6月在香港發起組織“保衛中國同盟”,一方面向國外和華僑宣傳中國的抗日斗爭,出版《保衛中國同盟》雙周刊等,一方面募集經費、醫藥及其他物資,并沖破各種阻撓運往解放區抗日前線。她還通過該同盟聯絡國際友人支援中國抗戰。如:介紹、組織國際友人醫療隊(白求恩、馬海德、柯隸華等所在的醫療隊即其組成部分)去解放區從事戰地救護工作;爭取美軍司令史迪威將軍及美國援華會、英國聯合援華會等外國友好團體給解放區以物資、醫療等方面的援助。這些,對極度困難中的八路軍、新四軍猶如雪中送炭??谷諔馉巹倮?,宋慶齡由重慶回上海,1945年底,成立保衛中國同盟的后繼組織——中國福利基金會,進行社會救濟,重點是兒童福利工作。其間,曾為人民解放戰爭提供資金和物資幫助。
1948年1月,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在香港成立,宋慶齡被邀請擔任名譽主席。1949年6月,毛澤東親自致信邀請,并派鄧穎超往迎宋慶齡北上商籌建國大計。宋慶齡以特邀代表身份參加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被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其后,歷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政協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并擔任中蘇友好協會副會長、會長、中國福利會會長、中國人民保衛兒童全國委員會會長、全國婦聯名譽主席,為國家重要領導人之一。她多次代表國家出訪,參加國際活動,1950年獲得加強國際和平“斯大林國際獎金”,她把它全部獻給我國兒童和婦女福利事業。她長期主持中國福利工作、救濟總會工作和紅十字會工作,對社會福利、救濟工作貢獻了力量。尤其在關心婦女、愛護和教育兒童方面貢獻顯著,博得中國廣大婦女和兒童的崇敬和愛戴。她更關心早年追隨孫中山的故友和臺灣的前途,期望祖國早日統一。1981年5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決定接收宋慶齡為中國共產黨的正式黨員。16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決定授予宋慶齡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的榮譽稱號。1981年5月29日宋慶齡病逝于北京。
宋慶齡由忠誠的民主主義者發展為共產主義的偉大戰士,幾十年中,思想發生了巨大的飛躍。1952年出版的《為新中國奮斗》,1966年出版的《宋慶齡選集》,1981年5月31日新華社發的《宋慶齡同志偉大光榮的一生》對此作了全面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