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藝美學要略·人物·田漢
中國文藝美學要略·人物·田漢
中國現代卓越的戲劇家,中國革命戲劇運動的奠基人和戲曲改革運動的先驅者,也是中國早期革命音樂、電影的杰出組織者和領導人。字壽昌,湖南長沙人,早年得親友資助,留學日本, “五四”運動興起后,參加了“少年中國學會”和“創造社”,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運動。從1920年起開始創作和評論活動。以許多熱情洋溢的劇作和評論豐富了中國現代戲劇史,同時,他組織和領導的“南國社”、“南國電影劇社”、 “南國藝術學院”,以及主辦的《南國半月刊》、 《南國特刊》等, 對中國的戲劇運動也發生了很大影響。
田漢一生的創作、評論活動,涉及的時間長,戰線多,范圍廣。劇作主要有《咖啡店之一夜》、《獲虎之夜》、 《蘇州夜話》、《湖上的悲劇》、 《南歸》、 《名優之死》、 《回春之曲》、 《亂鐘》、 《梅雨》、 《月光曲》、《洪水》、 《蘆溝橋》、 《麗人行》等。創作的新京戲有《江漢漁歌》等,電影有《三個摩登女性》等。田漢還有振奮人心的歌詞創作,與聶耳合作的《義勇軍進行曲》,就曾吹響了抗日救亡的號角,后來定為新中國國歌。田漢創作的審美態度有一個由唯美主義、藝術至上主義向現實主義轉變的過程。
田漢的文藝評論涉及范圍很廣,從戲劇文學到導演、表演、舞臺美術、音響、唱腔,從電影、舞蹈、詩歌到木偶戲、繪畫、音樂。其中既有對自己創作經驗的介紹、文藝思想的剖析,又有對他人作品的評論,還有對創作問題的泛論。文章有《田漢戲曲集》第一、二、四、五集的自序, 《〈田漢劇作選〉后記》、 《談〈文成公主〉的創作》、 《〈武則天〉自序》、 《我們自己的批判》、 《談歐陽予倩同志的話劇創作》、 《詩人與勞動》、《云》、《題材的處理》、 《談創作基本功的鍛煉》,以及評論梅蘭芳、蓋叫天、程硯秋等表演藝術家的文章。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了他的文藝論集《田漢論創作》。
從文章中看出,田漢特別強調創作同時代社會生活的關系。認為作家要想寫出作品,不管是現代題材還是歷史題材,都必須深入生活、觀察生活,善于抓住對生活的新印象、新感受。他說: “對我所熟悉的,我能描繪得有鼻子、有眼睛,我所不甚熟悉的,就不免影影綽綽了?!闭J為詩歌便是人生的反映,詩人的心,是在大自然面前放置的一面鏡子, “那個鏡面,也映悲,也映喜,也映翩翩飛來的鳥,也映紛紛落去的花,詩人只要照所映的歌出來就好啦!”即便是歷史劇,它的創作動機與目的也來源于時代社會生活的沖激,借古諷今才是大多數歷史劇創作的真正目的。而藝術創作的作用則在于給時代以影響;作家應該以卓識熱情領導時代向光明的路上去。關于從生活中選取題材的問題,田漢主張既寫重大題材,也寫生活趣味,作品成功與否不在題材大小,而在于作者對題材的認識、感受和理解,以及藝術概括能力。
關于創作與欣賞的關系,田漢認為觀眾、讀者的想象力象一團火,稍為點著就會熊熊燃燒,因而創作時要留有空白。田漢認為藝術不是單純以技巧構成的,最純熟的技巧也不能掩護一個作家的意識的朦朧與錯誤,鑒賞者能從作品中看出作者的“真的姿態”。
田漢的主要建樹在于戲劇創作與評論方面。他說自己之所以選擇戲劇文學的創作形式,許是因為性格相近,可見他已認識到了作者與描寫對象及藝術形式本質相應的問題了。在戲劇上田漢主張創作與表演不分家,戲劇作家要考慮舞臺實踐而創作,腳本家、導演家與演員的思想感情要融合。戲劇要與繪畫、舞蹈,尤其是與音樂結合,配有主題歌的戲劇在主題的揭示上更有力量。田漢還主張話劇向傳統戲曲學習,用布景而不受它的限制,把藝術性主要擺在演員的表演上,吸取戲曲用夸張手段簡而得要地刻劃人物性格。
田漢并不是為了著書立說坐在寧靜的書齋里寫評論的,而是在硝煙彌漫的戰場和刀光劍影的激烈斗爭中為鼓舞人民群眾進行戰斗寫作的。對當時劇本創作的發展,表演、導演藝術的提高起了很大的作用。而從中總結出的文藝審美方面有價值的東西對今后的戲劇等文藝創作有著深遠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