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襄公論晉將有亂》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單襄公論晉將有亂
【原文】
柯陵之會[1],單襄公見晉厲公視遠步高,晉郤锜[2],見其語犯;郤犨[3],見其語迂;郤至,見其語伐;齊國佐[4],見其語盡。魯成公見,言及晉難及郤犨之譖[5]。單子曰:“君何患焉!晉將有亂,其君與三郤其當之乎!”魯侯曰:“寡人懼不免于晉,今君曰‘將有亂’,敢問天道乎,抑人故也?”對曰:“吾非瞽史[6],焉知天道?吾見晉君之容而聽三郤之語矣,殆必禍者也。夫君子目以定體,足以從之,是以觀其容而知其心矣。目以處義,足以步目,今晉侯視遠而足高,目不在體而足不步目,其心必異矣。目體不相從,何以能久?夫合諸侯,民之大事也,于是乎觀存亡。故國將無咎,其君在會,步言視聽,必皆無謫,則可以知德矣。視遠,日絕其義;足高,日棄其德;言爽,日反其信,聽淫,日離其名。夫目以處義,足以踐德,口以庇信,耳以聽名者也,故不可不慎也。偏喪有咎,既喪則國從之。晉侯爽二,吾是以云。”
“夫郤氏,晉之寵人也,三卿而五大夫,可以戎懼矣。高位實疾顛,厚味實臘毒。今郤伯之語犯,叔迂、季伐。犯則陵人,迂則誣人,伐則掩人,有是寵也而益之以三怨,其誰能忍之!雖齊國子亦將與焉。立于淫亂之國,而好盡言,以招人過,怨之本也。唯善人能受盡言,齊其有乎?吾聞之,國德而鄰于不修,必受其福。今君逼于晉而鄰于齊,齊、晉有禍,可以取伯,無德之患,何憂于晉?且夫長翟之人利而不義[7],其利淫矣,流之若何?”
魯侯歸,乃逐叔孫僑如。簡王十一年,諸侯會于柯陵。十二年,晉殺三郤。十三年,晉侯弒,于翼東門葬[8],以車一乘[9]。齊人殺國武子。
【注釋】
[1]柯陵之會:周簡王十一年,各諸侯在柯陵(今河南新鄭以西)盟會。
[2]郤锜(xì qí):晉國大夫,韋昭注云“郤克之子駒伯也”。他與下文提及的郤犨、郤至是晉國有名的“三郤。”
[3]郤犨(chōu):晉國大夫,韋昭注云“郤锜之族父”。
[4]國佐:齊大夫國武子,下文的“齊國子”亦指他。
[5]晉難及郤犫之譖(zèn):在盟會之前,晉曾糾集諸侯伐鄭,魯國因內政糾紛未能按期與諸侯會師,遭到晉君的責備。郤犫又接受魯大夫叔孫宣子的賄賂,在晉侯面前說魯成公的壞話。譖,說別人的壞話,誣陷中傷。
[6]瞽(gǔ):瞎,盲人,這里指古代樂師。
[7]長翟主人:指魯大夫叔孫僑如(亦稱叔孫宣子)。他的父親曾戰敗狄人(翟,通“狄”),俘虜了長翟僑如,于是就為兒子取名“僑如”。
[8]翼:在今山西沁水以西,是晉的別都。葬于別都是指不能和先君同葬。
[9]車一乘:指沒有按諸侯的等級(車七乘)下葬。
【譯文】
在柯陵盟會上,單襄公看到晉厲公走路時眼望遠處,腳步抬得很高。又見到晉國的大夫郤锜語多冒犯,郤犫談吐隱晦善于繞彎子,郤至則喜歡自吹自擂,齊國的大臣國佐說話毫無忌諱。魯成公會見單襄公時,談到晉對魯的責備以及郤犨在晉侯面前誣陷自己的事。單襄公說:“您有什么可擔心的呢?晉國很快就要發生內亂,而且晉國君王和三郤恐怕都要大難臨頭了。”魯成公說:“我擔心躲不過晉王的問罪,如今你卻說‘晉國將有內亂’,請問這是從占卜得知的天意,還是根據人事推測得來的呢?”單襄公答道:“我不是盲樂師和太史,怎么會知道天意呢?我看到晉君走路的神態,聽到三郤的言談,覺得他們必將會惹來災禍的。君子向來都是以目光確定行動的方向,腳步隨之配合,所以觀察他的神態就可以知道他的內心。用目光來觀察怎樣行動合適,再用腳步與目光相配合,如今晉侯眼望遠處而腳步抬得很高,目光不支配自己的行動而腳步又不與之配合,那么他的內心一定在另想其他了。目光和舉止不相配合,怎么能長久呢?與諸侯會盟,是國家的大事,由此可以觀察興亡。所以說,國家沒有災禍,它的國君在盟會上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必定都無可指責,由此也就可以知道他的德行了。眼望遠處,常常看不到合適的地方;腳步高抬,常常會失去應有的德行;言談反復無常往往會喪失信用;聽聞淫侈之事,常常會削弱離析自己的名聲。目光是用來關注禮儀的,行為是用來踐行道德的,言談是用來恪守信用的,耳朵是用來辨聽是非和名聲的,所以不能不謹慎小心啊。這四者疏忽了一個就會帶來災禍,國家也跟著遭殃。晉侯疏失了兩個方面,所以我才說他將有禍患。”
“郤氏是晉國的寵臣,同時有三人為卿而且還有五人為大夫,君王就應該自我警惕了。位置太高就容易垮臺,享祿過重容易遭禍。如今郤锜言語冒犯,郤犨言談不直率而郤至則自我炫耀吹噓。言語冒犯就容易傷害別人,談吐繞彎子就容易誣妄別人,自我炫耀吹噓則會掠人之美,郤氏有如此的寵信,再加上這三者結怨于人,還有誰能容忍他們呢!即便是尊為齊國的國佐也一樣會受到牽累的。他處在淫亂的國家,卻喜歡毫無顧忌地言談,指出他人的過失,這是引來怨恨的根源。只有善良的人才能接受別人隨意的指責,齊國有這樣的人嗎?我聽說,修德的國家與無德的國家為鄰,一定能得到他們的好處。現在你的國家迫近晉國而與齊國為鄰,齊、晉一旦有難,君王你就可以稱霸了,問題的關鍵在于有無德行,強國無德我們就沒有什么可憂患之處了,所以說,對于晉國還有什么好擔心的呢?那叔孫僑如好利而不施仁義,喜好驕奢淫逸,先把他放逐出去如何?”
魯成公回國后,于是就放逐了叔孫僑如。周簡王十一年,諸侯在柯陵會盟。而在簡王十二年,晉厲公就誅殺了三郤。簡王十三年,晉厲公被欒書等人所殺,葬于翼城東門外,葬禮只用一車四馬。同年,齊靈公殺了國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