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游(南宋)
作者簡介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山陰(今浙江紹興)人。他出生不久,北宋即被金人所滅,于是跟著父親流亡各地,直到9歲才回到家中。由于父親和父親的朋友都是愛國者,所以陸游從小就受到愛國思想的熏陶,加上他生活在金宋兩國南北對峙的年代,當時國土的分裂、戰爭的頻繁、朝政的黑暗、人民的痛苦對他人生觀、事業觀的形成起了決定性的作用。陸游20歲就定下“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的報國壯志。30歲參加禮部考試,名列第一,因“喜論恢復”而遭投降派秦檜打擊,被除掉了名字。但他毫不消沉,回鄉后仍攻讀兵書,刻苦習武,準備抗金衛國。孝宗隆興初年,賜進士出身,曾任隆興府通判,后因積極支持抗金將領張浚北伐,受投降派打擊,被免職。46歲奉命到四川任夔州通判。54歲后,詩人東歸,先后在福建、江西、浙江等地做官。但終因主張革除弊政、北伐抗金被免官,66歲罷官后就閑居山陰家鄉20年,直到85歲去世,臨終前還寫下《示兒》詩:“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他一生以詩文為武器,反復呼吁國家統一,整頓朝綱,減輕賦稅,發憤圖強。在詩歌的藝術創作方面,陸游繼承了屈原、杜甫、蘇軾的優良傳統,洋溢著愛國主義熱情,語言精練清新,風格激昂奔放;詞的內容和詩相似,充滿寤寐不忘收復中原的感慨,詞風以豪放悲壯為主,兼有婉麗飄逸的一面。總的看來,他詩詞主要的藝術特點是宏偉豪放,熱情洋溢,能以驚人的藝術才能準確地概括當時社會生活的廣闊畫面,又富于奇麗的浪漫主義色彩,藝術表現手法豐富多彩,變化無窮。主要著作有《渭南文集》、《劍南詩稿》、《放翁詞》、《南唐書》、《老學庵筆記》。
入選教材作品
1。《游山西村》(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課標教材八年級上冊,語文出版社教材八年級上冊,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義務教育教材第一冊)
2。《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江蘇教育出版社教材八年級上冊,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義務教育教材第五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