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父文伯之母別于男女之禮》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公父文伯之母別于男女之禮
【原文】
公父文伯之母,季康子之從祖叔母也。康子往焉,門與之言[1],皆不逾閾[2]。祭悼子[3],康子與焉,酢不受[4],徹俎不宴,宗不具不繹[5],繹不盡飫則退[6]。仲尼聞之,以為別于男女之禮矣。
【注釋】
[1]門:開門。此處的門當指寢門。
[2]閾(yù):門檻。
[3]悼子:季悼子,公父文伯的祖父,敬姜的公公。
[4]酢(zuò):客人用酒回敬主人。
[5]俎(zǔ):古代祭祀時放祭品的器物。宗:主祭祀之禮的宗臣。
[6]繹(yì):指祭祀。飫(yù):飽食。
【譯文】
公父文伯的母親,是季康子的叔祖母。季康子前去看望她,她就開著房門和季康子說話,彼此都不越過門檻。祭祀悼子的時候,季康子參加了祭禮。他用酒回敬主人時,文伯的母親也不親手接受,祭祀完畢撤下禮器后,也不與季康子一起宴飲。第二天又祭時,宗臣不到齊她就不參加祭祀,祭祀典禮結束后不等飽食就謝禮退下。孔子聽說這些事,認為文伯母親這是懂得男女之別的禮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