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成王以周禮享重耳》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楚成王以周禮享重耳
【原文】
遂如楚,楚成王以周禮享之[1],九獻(xiàn)[2],庭實旅百[3]。公子欲辭,子犯曰:“天命也,君其饗之。亡人而國薦之,非敵而君設(shè)之,非天,誰啟之心!”既饗,楚子問于公子曰[4]:“子若克復(fù)晉國,何以報我?”公子再拜稽首對曰:“子女玉帛,則君有之。羽旄齒革,則君地生焉。其波及晉國者,君之余也,又何以報?”王曰:“雖然,不穀愿聞之[5]。”對曰:“若以君之靈,得復(fù)晉國,晉、楚治兵,會于中原,其避君三舍[6]。若不獲命,其左執(zhí)鞭弭,右屬櫜鞬[7],以與君周旋。”令尹子玉曰[8]:“請殺晉公子。弗殺,而反晉國,必懼楚師。”王曰:“不可。楚師之懼,我不修也。我之不德,殺之何為!天之祚楚,誰能懼之?楚不可祚,冀州之土,其無令君乎?且晉公子敏而有文,約而不諂,三材待之,天祚之矣。天之所興,誰能廢之?”子玉曰:“然則請止狐偃。”王曰:“不可。《曹詩》曰:‘彼己之子,不遂其媾[9]。’郵之也。夫郵而效之,郵又甚焉。郊郵,非禮也。”于是懷公自秦逃歸[10]。秦伯召公子于楚[11],楚子厚幣以送公子于秦。
【注釋】
[1]楚成王:楚國國君,名熊頵,公元前671年至前626年在位。
[2]九獻(xiàn):帝王宴請上公的禮節(jié),獻(xiàn)酒共九次。
[3]庭實:把禮物陳列在庭中,是諸侯間互相訪問的一種禮節(jié)。
[4]楚子:即楚成王。
[5]不穀(gǔ):不好,不善。古代君主的一種謙稱。
[6]三舍:九十里。古代行軍三十里后駐扎,稱一舍。
[7]弭:沒有緣飾的弓。櫜鞬(gāo jiān):櫜是箭囊,鞬是盛弓的弓袋。全句是表示拿起武器的婉詞。
[8]令尹:楚國的官名,為楚國的最高官職,掌軍政大權(quán)。子玉:名成得臣,是楚國若敖的曾孫。
[9]媾(gòu):厚愛,寵愛。
[10]懷公:晉懷公。
[11]秦伯:指秦穆公。
【譯文】
重耳很快就到了楚國,楚成王用周王室待諸侯的禮節(jié)款待他,宴會上獻(xiàn)酒九次,院子里陳列的酒肴禮器數(shù)以百計。公子重耳想要推辭,子犯說:“這是天命所致,您還是接受吧。一個逃亡在外的人,竟用國君的禮節(jié)來進獻(xiàn),雖然身份地位無法匹敵,卻能像對待國君那樣陳設(shè)禮物,若不是天意,誰會使楚成王有這樣的想法呢?”宴會之后,楚成王問公子重耳說:“如果你能夠回到晉國復(fù)位國君,那么你用什么來報答我呢?”公子重耳跪拜叩頭說:“美女、寶玉和絲帛,這些您有很多。鳥羽、旄牛尾、象牙和犀皮革,貴國的土地上都生產(chǎn)。那些流傳到晉國的,都是君王剩余下來的,又叫我用什么來報答您呢?”楚成王說:“雖然這樣,我還是想聽聽你怎樣報答我。”重耳回答說:“要是托您的福,我能夠回到晉國,將來萬一晉、楚兩國交戰(zhàn),在中原相遇,我愿避開君王后退九十里。要是這樣還得不到您的諒解,那么我只好左手拿著鞭子和弓,右邊掛上弓囊箭袋,以此來與君王您追逐較量一番,伺機進退。”令尹子玉聽到后說:“請殺掉晉公子重耳。如果不殺他的話,一旦他回到晉國,必然會對楚國造成隱患。”楚成王說:“不行。楚軍有憂懼,那是我們自己不修德的緣故。我們自己不修德,殺了他又有什么用!如果上天賜福楚國的話,誰又能對楚國造成隱患呢?如果楚國不能得到上天福佑,那么晉國的土地上,難道就不會出現(xiàn)其他賢明的國君了嗎?而且晉公子為人通達(dá)又富于文辭,雖處在窮困之中,卻不肯逢迎諂諛,又有三位卿相之才侍奉他,這是上天在福佑他啊。是天意要他去復(fù)興,誰能夠毀棄他呢?”子玉說:“那么就請把狐偃扣留起來作人質(zhì)。”楚成王說:“不行。《曹詩》上說:‘那個人呀,不會永久得到他人的厚愛。’這是在指責(zé)一個人的過失。如果明知是錯的再去仿效,那就錯上加錯了。仿效錯的,這不符合禮法啊。”正在這時晉懷公從秦國逃回了晉國。秦穆公派人到楚國來召請公子重耳,楚成王便用厚禮把重耳送到了秦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