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伯·《詩經》》原文與賞析
《詩經》
萋兮斐兮,成是貝錦。彼譖人者,亦已太甚。
哆兮侈兮,成是南箕。彼譖人者,誰適與謀。
緝緝翩翩,謀欲譖人。“慎爾言也, 謂爾不信。”
捷捷幡幡,謀欲譖言。豈不爾受?既其汝遷。
驕人好好,勞人草草。“蒼天蒼天,視彼驕人!
矜此勞人!”
彼譖人者,誰適與謀?取彼譖人,投畀豺虎!
豺虎不食,投畀有北!有北不受,投畀有昊!
楊園之道,猗于畝丘。寺人孟子,作為此詩。
凡百君子,敬而聽之。
《詩經》有題有正文的詩共三百零五首。其中作者留名的只有五首,而《巷伯》為其中之一,彌足珍貴。作者寺人孟子的生卒年雖無從考證,但班固《漢書·古今人表》將他排列在周厲王(—857—842當國)時代。據此,這首詩可能是西周末厲王與幽王之世的產物。這一時間線索為研究《詩經》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資料。作者寺人孟子,寺人,在《周禮》中列為“內小臣”,它說:“寺(侍——筆者)人掌王之內人及女宮之戒令。”則此孟子顯然是一名被閹的主管宮女和坤宮戒令的宦官。詩題《巷伯》,巷,宮中之路;巷伯,官名。《左傳·襄公九年》:“令司宮、巷伯儆宮。”則巷伯與司宮同為宮中家事奴隸頭目,可能一管宮內事務,一管宮禁保衛。東漢衛宏在該詩小序中說,巷伯即奄(閹)宦,亦即詩末寺人。朱熹曰:“孟子其字也。”準上再結合詩中所抒牢騷,這位孟子可能是遭讒言陷害被處宮刑人格受辱后當上寺人的。故詩中以形象的比喻、強烈的感情、生動的描寫,揭示了進讒言小人的丑惡靈魂,卑鄙手段,陰暗心理,鬼蜮行為。詩人對這幫家伙恨之入骨,祈求蒼天給他們懲罰,并勸告執政者警惕卑劣的進讒者。詩深刻反映出當時統治集團內部的矛盾斗爭。由于作者接近了人民大眾的利益和理想,因而作品具有真實性與民主精神。又由于作者是一個受害者,所以大聲疾呼,一反“溫柔敦厚”的格調,因而在《詩經》同類作品中是比較奇特的。
詩共七章,第一章用比喻寫進讒者花言巧語,羅織正人的“罪名”。詩人說,紋彩交錯多么漂亮,好象貝殼的花紋織在錦上。那個說壞話陷害正人的人,手段狠毒不象樣。清代陳奐《詩毛氏傳疏》云:“喻讒人作己過以成于罪,猶如女工之集彩色以成錦文。”漢初毛亨《毛詩傳》也說,本章為起興,以“萋斐貝錦興彼譖人”。
第二章質問進讒者受誰主使?與誰密謀?詩人說,張著口來大又大,象簸箕星座南天掛,那個說壞話陷害正人的人,誰在主使他,他跟誰在謀劃?此章大概有所指,可惜失考。作者用形象的比喻,描繪譖人滿嘴胡言,血口噴人,并直截了當地追問其后臺。
第三章寫小人暗地里搗鬼,密謀陷害正人。詩人說,小人來來往往,嘁嘁喳喳,他們商量誣陷人家。還互相吩咐:“編造要謹慎,不能有漏洞,否則人家不相信你的話。”此章刻劃了這幫家伙密謀的丑態,鬼鬼祟祟的場面如在眼前。
第四章警告他們終將自食其果。詩人說,反反復復,嘰嘰呱呱,想盡辦法,編造假話。國王聽多了怎會不接受你們這伙小人的觀點呢?但是到頭來,情況會變化,害了你自家。對這一章,朱熹解說最明,“王為譖,則固將受汝,然好譖不已,則遇譖之禍,亦既遷而及汝矣。”但詩人的這種警告是沒有用的,因為獻讒者本性不會改。因而造成下章所寫是非顛倒,黑白混淆的后果。
第五章寫小人得勢,正人遭殃。詩人說,進讒言的人十分得意,被讒的人萬般憂愁。蒼天蒼天,你看看那些驕橫的得意的人,憐憫我們這些遭誣陷的人吧!此章進行對比描寫,并發出呼告,祈求老天爺主持公道。這就啟發讀者懂得當時政治混亂到極點,人間的帝王昏憒無能,不僅不同情被陷害者,相反信任陷害者,作者無計可施,只能向天帝呼吁,而天帝還不是虛無縹緲的?!真是求告無門,走投無路啊!
第六章說對讒言者必須嚴懲。詩人說,那些造謠生事的人,誰在替他出主意?抓住那些壞家伙,扔給豺虎填肚皮,豺狼也不愿意吃,扔到北方冰雪地,冰雪之地不接受,扔給老天去處置。這一章比較怪異,詩人因遭陷害受過最恥辱的宮刑,越想越氣,他要追究謠言的制造者,更要揪出幕后的指揮人,給豺虎活吞,讓冰雪埋葬,請老天去碎尸萬段!清代袁枚在《隨園詩話》中說,《巷伯》“不含蓄”。清末王闿運《湘綺樓說詩》則說,本詩“不含蓄”的表現方法是完全正確的,因為“聲罪伐謀,用不得一絲姑息”。詩人發出這種詛咒正是骨鯁在喉,一吐為快。在這里用得上馬雅柯夫斯基對諷刺詩人的要求:“話必須是尖銳的。”寺人孟子在極度悲憤中,顧不得什么“含蓄”,“溫柔敦厚”,大聲呼喊,才能象暴風雨般地打擊敵人,產生震天動地的聲音。因此這一章的技法是非常高明的。
第七章自述作者身份和寫作動機,提醒當政者吸取教訓。詩人說,楊園那邊一條路,侵入畝丘步步高。我是寺人叫孟子,流淚寫出這首詩。所有大人先生們,細心聽取這首詩,認真品味含義深!此章起兩句見物比興,從楊園小路橫暴地侵及畝丘,聯譖人者由近而加遠,從小而變大。接著大膽交代自己的姓名與身份。再說明寫作動機,正告掌權者再也不要輕信讒言。
這首詩反映了當時統治集團內部正與邪,善與惡的斗爭,表現了作者嫉惡如仇的戰斗精神。跟《相鼠》一樣,在《詩經》中屬于怪詩,因為它們的作者不符合儒家溫文爾雅的要求,跳出來痛罵,言辭激烈,酣暢淋漓。并且在怒罵中又顯示出技巧,說“君子”們比最壞的老鼠還要壞,說“譖言者”是連兇惡的豺虎也不屑一顧的臭東西,皆為激忿之言,成為“憤怒出詩人”名言的又一論據。
詩中應用起興手法,比喻,迭詞,摹狀,對比,呼告,驚警,反復等修辭格加強了詩的感染力,刻劃譖人者的奸詐靈魂,鬼蜮伎倆,嘁嘁喳喳的陰謀活動,繪聲繪色,揭露極為有力。衛宏《詩序》說:“至于王道衰,禮義廢,政教失,國異政,家殊俗,而變風變雅作矣。”“正”是維護正統的,“變”則是反正統的。《巷伯》屬于變小雅,證明衛宏看法的可取性。詩作者“為情造文”(《文心雕龍·情采》),尖刻潑辣,諷刺性極強,對后代諷刺詩有很深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