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正《舟泊漢江望黃鶴樓》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張居正
舟泊漢江望黃鶴樓
楓林霜葉凈江煙,錦石游魚清可憐。
賈客帆檣云里見,仙人樓閣鏡中懸。
九秋槎影橫清漢,一笛梅花落遠天。
無限滄州漁父意,夜深高詠獨扣舷。
作者簡介 張居正(1525—1582年),字叔大,號太岳,荊州江陵人。世宗嘉靖(1522—1566年)間進士,以庶吉士歷官禮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總裁《世宗實錄》,進禮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神宗(1573—1620年在位)時任內閣首輔十年,開創萬歷新政,推行“一條鞭法”,政績斐然,國勢一振。然而人亡政息,張居正死后遭人誣陷,被萬歷皇帝(即神宗)削籍抄家,子弟戍邊。至熹宗天啟二年(1622年),時隔四十年之后被恢復名譽。有《張太岳集》《張太岳雜著》《書經直解》《帝鑒圖說》等傳世。
題解 張居正初入政壇時,正值嚴嵩當政,官場黑暗。他無法施展其政治抱負,又因體弱多病,一度萌生歸田思想。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遂借口養病,告假歸鄉。此詩當為返鄉途中船泊漢江口時所作。
簡析 詩人運用虛實結合的手法展開想象與聯想,構成了一幅曠遠清麗,靜謐悠閑的“江漢秋景圖”:江面遼闊、水汽彌漫,水中的彩石和游魚清晰可見,天際的商船仿佛從云中駛來,巍峨的黃鶴樓宛若懸掛在明鏡般的天空;夜空的星星倒映在漢江里,船兒像停泊在銀河邊;耳畔仿佛從黃鶴樓傳來“梅花落”的悠揚笛聲。此時的詩人有如隱居的漁夫,神馳于超脫塵世的幻想世界中,情不自禁地扣舷高歌。作者在理想與現實的矛盾中,借想象與聯想緩解胸中的郁悶和孤寂之情,含蓄地表達其對理想世界的憧憬與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