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湘靈歌》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魯迅
湘靈歌
昔聞湘水碧如染,今聞湘水胭脂痕。
湘靈妝成照湘水,皎如皓月窺彤云。
高丘寂寞竦中夜,芳荃零落無余春。
鼓完瑤瑟人不聞,太平成象盈秋門
作者簡介 魯迅(1881—1936年),原名周樟壽,后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后改豫才,浙江紹興人。新文化運動的主將,中國現代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其作品以小說、雜文為主,亦工詩,著述被輯為《魯迅全集》,多次重版。
題解 湘靈,傳說中的湘水之神,即帝舜的妃子娥皇和女英姐妹。在湘江殉夫投水而死。此詩見于《魯迅日記》1931年3月5日。是寫贈日本友人片山松元的。原條幅現存,上款作“辛未仲春偶作,奉應松元先生雅屬”。
簡析 魯迅并未身臨湘江,而是運用想象與聯想,化用前人詩意,借用神話傳說和典故,明悼湘靈,暗諷現實。他聽說從前的湘江碧綠如染,湘靈皎如皓月;而今聽到的是湘水血流成河,人們有如生活在夜半的恐懼中,芬芳的花草都凋零了,春天不見蹤影。而京城(南京)卻是一片太平盛世,歌舞升平的假象。全詩意境迷蒙,意象飄忽,借古諷今,充滿暗喻與嘲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