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船夫行·施閏章》原文與賞析
施閏章
十八灘頭石齒齒, 百丈青繩可憐子。赤腳短衣半在腰, 裹飯寒吞掬江水。北來鐵騎盡乘船,灘峻船從石窟穿。雞豬牛酒不論數(shù),連檣動索千夫牽。縣官懼罪急如火, 預(yù)點(diǎn)民夫向江坐。拘留古廟等羈囚,兵來不來饑殺我。沿江沙石多崩峭,引臂如猿爭叫嘯。秋冬水澀春漲湍, 渚穴蛟龍岸虎豹。伐鼓鳴鐃畫船飛, 陽侯起立江娥笑。不辭辛苦為君行,梃促鞭驅(qū)半死生。君看死者仆江側(cè),火伴何人敢哭聲! 自從伏波下南粵, 蠻江多少人流血?繩牽不斷腸斷絕, 流水無情亦嗚咽。
施閏章(1618—1683),字尚白,號愚山,安徽宣城人。順治六年進(jìn)士,官江西參議,分守湖西道。清康熙十八年,試博學(xué)鴻詞科,擢翰林侍讀。他的詩學(xué)韋應(yīng)物、柳宗元,以溫柔敦厚勝,有《學(xué)余堂集》。
這首詩寫被清兵征去牽船的民夫的悲慘遭遇。
詩的開頭四句概寫纖夫的艱苦生活。“十八灘頭石齒齒”。十八灘在江西贛江的萬安、贛州之間,這里石塊排列如牙齒,韓愈《柳州羅池廟碑》“白石齒齒”,就是寫這種狀態(tài)。首先交代了所寫的地點(diǎn)和江岸的怪石嶙峋,纖夫在這樣的河岸牽船,益見艱難。“百丈青繩可憐子”,牽船的繩子有百丈之長,船大且重,距離河岸又遠(yuǎn)。“可憐子”,即可憐的人。詩一開始展開的是一幅眾多彎腰曲背的踽行在坎坷道上的纖夫的畫面,纖夫哼著沉重的號子聲和江水的嘩嘩聲混成一片,河岸布滿石齒,猶如大口要嚼碎這些纖夫。纖夫們“赤腳短衣半在腰,裹飯寒吞掬江水”,他們赤著腳在“齒齒”般的石棱上行走,打著赤膊, 頂著烈日,沖著江風(fēng), 半截長的衣服掖在腰間;吃的是以荷葉、竹箬之類裹著的飯團(tuán),捧點(diǎn)江水帶冷吞下,冷飯無菜,以水下飯。纖夫肩負(fù)重荷,纖繩咬入肉里, 而衣食如此,不如牛馬。這部分宏觀掃描了贛江纖夫的情狀。
第二部分為接下來的四句。這部分意在交代船上裝載的人和物,船上和岸上構(gòu)成鮮明的對比。清兵進(jìn)攻廣西、云南的明桂王,大軍南下,北方的騎兵不便于在河湖交錯的地區(qū)與高山峻嶺間馳驅(qū),“北來鐵騎盡乘船”,軍隊(duì)都要水運(yùn), 自然需要的船只多, 且船的吃水深。這樣的船,越過險(xiǎn)峻的灘頭,穿過幽深的石窟,航行不易。船上還有那些高官大將,他們盡情享樂,“雞豬牛酒不論數(shù)”,怎不要“連檣動索千夫牽”! 一方面是安坐航船,一方面是力挽重載;一方面是“裹飯寒吞掬江水”, 一方面是“雞豬牛酒不論數(shù)”。從兩兩對比中更突出了纖夫的艱辛。
第三部分四句,寫征集來的備用纖夫的苦況。兵船長途航行, 分段征集纖夫。前文寫正在牽船的役夫,這里寫那些等待接替上游來的役夫的情況。“縣官懼罪急如火, 預(yù)點(diǎn)民夫向江坐”,地方官不敢怠慢,“急如火”地征集役夫,可以想象他們是如何的強(qiáng)拉硬拖,窮追逼索,把民夫征來服役。縣官“懼罪”,“預(yù)點(diǎn)”民夫,很早就征集了人來, 且先拘留在古廟之中。民夫們沒有牽船之前不好好供給食物,無行動自由,兵船說來了又沒有來,他們就如同被拘管的囚犯一樣。這部分描寫了“預(yù)點(diǎn)”來民夫的艱苦, 和上了纖路的民夫相互映照,也是纖夫服役后先后情況的寫照。
第四部分六句,又回到寫纖夫上來,且拉開時(shí)間距離,展拓空間領(lǐng)域,兼及船上、江岸雙方,包容實(shí)寫虛擬兩端。“沿江沙石多崩峭”,回應(yīng)“十八灘頭石齒齒”,“引臂如猿爭叫嘯”,形象地寫出了纖夫的情狀, 手臂伸長帶住纖繩,猶如猿猴一般,爭相發(fā)出呼號,有痛苦的呻吟,有憤怒的吼叫。在這樣的水流上,常年不斷的人流,在洶涌,在掙扎。秋冬枯水季節(jié),行船艱難,春夏水漲時(shí)又水流湍急,河岸的水穴如藏著蛟龍,巖岸好似蹲著虎豹。船上“伐鼓鳴鐃”催動民夫出力牽挽,畫船在鼓樂聲中行駛?cè)顼w,引起“陽侯起立江娥笑”。陽侯,水神;江娥,江中女神。船上的官兵歡欣鼓舞,岸上的民夫含辛茹苦,清兵的歡樂是建立在廣大勞動者流血流汗的基礎(chǔ)上的。
最后一部分八句,又分為兩層。前四句緊承上文寫纖夫的悲慘命運(yùn),后四句綰結(jié)上文而發(fā)抒感慨。民夫們“不辭辛苦”地為他們賣命,而蠻橫的吏卒還要“梃促鞭驅(qū)”,用木棍敲擊,皮鞭抽打,催促他們快行,結(jié)果一半人死去。死者倒仆在江邊,伙伴連哭也不敢哭。詩人就此以議論作結(jié),自從后漢馬援(伏波將軍)奉命征討廣東廣西一帶以來, 南方的江上流過多少人的血喲,意為清兵南征,使多少人遭受災(zāi)難。“繩牽不斷腸斷絕,流水無情亦嗚咽”,慘絕人寰,悲塞天地。
這首詩以歌行體寫,口語入詩,通俗易懂,舒緩自然。敘民夫的艱苦勞動,形象逼真,如“赤腳短衣半在腰”,“引臂如猿爭叫嘯”,歷歷如在目前。寫民夫的痛苦心情,細(xì)致入微,如“君看死者仆江側(cè),火伴何人敢哭聲”,嚶嚶泣聲如在耳畔。同時(shí),將岸上民夫與船上官兵對比了寫,將江岸的險(xiǎn)惡和航船的沉重比照了寫,將敘述和抒情結(jié)合了起來,敘寫和議論結(jié)合了起來,從現(xiàn)實(shí)聯(lián)系上虛擬的陽侯、江娥,從當(dāng)前推衍到歷史上的馬援,都增強(qiáng)了詩的表現(xiàn)力。清代沈德潛在《清詩別裁》中曾說:“宋(琬)以雄健磊落勝,施(閏章)以溫柔敦厚勝”,而這首詩卻怨而有怒,哀而含憤,在施閏章作品中可謂難得之作,在清詩中也不愧為現(xiàn)實(shí)主義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