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催租行·范成大》原文與賞析
范成大
老父田荒秋雨里, 舊時高岸今江水。傭耕猶自抱長饑, 的知無力輸租米。 自從鄉(xiāng)官新上來,黃紙放盡白紙催。賣衣得錢都納卻,病骨雖寒聊免縛。去年衣盡到家口, 大女臨歧兩分首。 今年次女已行媒,亦復驅(qū)將換升斗。室中更有第三女,明年不怕催租苦!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號石湖居士,吳郡(今江蘇蘇州市)人。南宋著名詩人,關(guān)心民生疾苦,具有愛國感情,詩風清麗精致,婉約輕峭,自成一家。
詩人有感于當時賦稅的慘重, 為人民抒寫滿腔怨憤之情,寫下了這首感人至深的作品。因為在這之前寫過一首《催租行》,所以將此篇命為《后催租行》。
詩中寫了一個老農(nóng),由于秋澇歉收,忍饑挨餓,無法交納租米。皇帝雖然頒發(fā)用黃紙書寫的詔書下令赦免租賦,但這只不過是一紙空文而已,而地方官照舊張貼用白紙書寫的文告,催逼百姓交租。老農(nóng)把典買衣服的錢都繳納了租賦,病體雖然寒冷難挨,但能免去捆縛之苦,到也使心中寬慰了不少。由于連年的租賦,去年已將衣服典賣光了, 只好去出賣人口,大女兒已于去年被賣走。今年二女兒已經(jīng)談好婚事,實際上不過是將她趕去換點米回來罷了。家中還有一個三女兒,明年就不怕官府來催逼租賦了!
這首詩雖然寫的是農(nóng)民典衣賣女交租的凄慘情景,詩人也懷有極其沉痛悲憤的心情,但在詩中卻用異乎尋常的平靜語氣,作純客觀的敘述,絲毫不露聲色,寓論斷于敘事之中,從而產(chǎn)生極其強烈的效果。好比我們在觀看一幕電影,明知其中主人公滿腔愁苦,但他卻強顏歡笑,假裝平靜,明眼人看了則加倍地感到悲哀!
這首詩對比鮮明強烈,對比手法運用得極其成功。“黃紙放盡白紙催”,皇帝免租,官吏卻逼租,放在一起一對比,立即拆穿“黃紙放盡”的把戲,暴露免租原來是假的。“病骨雖寒聊免縛”,衣服典盡,身上很冷,加上是病體,更難忍受,這是外形的痛苦;典衣所得都交了租稅, 可以免去被官府捆縛之苦,又聊以自慰,這是內(nèi)心的寬松。詩人故意將這外形與內(nèi)心的矛盾形成對比,跟白居易《賣炭翁》中的“心憂炭賤愿天寒”一樣,產(chǎn)生了強烈的藝術(shù)效果。“室中更有第三女,明年不怕催租苦!”模擬老農(nóng)的口氣,將有租可交的安慰和割舍骨肉的痛苦對比,將后者隱藏在前者之中。安慰是暫時的,痛苦卻是永恒的,永恒的痛苦卻隱沒在暫時的安慰中。好比包了一層外殼的黃連片,其外表雖然淡而無味,其核心卻苦到極點。范成大的這種詩歌藝術(shù),真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