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罵玉郎過感皇恩·采茶歌·曾瑞》原文與賞析
曾瑞
無情杜宇閑淘氣, 頭直上耳根底,聲聲聒得人心碎。你怎知, 我就里, 愁無際。
簾幕低垂, 重門深閉。 曲闌邊,雕檐外, 畫樓西, 把春酲喚起,將曉夢驚回。無明夜, 閑聒噪, 廝禁持。
我幾曾離這繡羅幃?沒來由勸我道“不如歸”!征客江南正著迷,這聲兒好去對俺那人啼!
曾瑞的這支“帶過曲”,以女子對杜鵑的埋怨,巧妙地表達了她對丈夫的思念。曲以女子口吻寫,親切自然,真摯動人。
曲子的第一部分寫杜鵑聲聲使她心煩。作者認為那“無情杜宇閑淘氣”,這是因了杜鵑的鳴叫全不顧及人的心理,這里是“愁無際”,它卻在那里聒噪不休,從頭頂上直鬧到人耳根底,一直把人聒得“心碎”。如果她不是“愁無際”的話,或許聽了這“閑淘氣”的鳴聲,還會覺得蕩心怡神。如果不是叫著“不如歸”的杜鵑,而是傳說為人報喜的喜鵲,那或許她也是“正見庭前雙鵲喜,君在塞外遠征回”(敦煌詞《阿曹婆》),詞的開端即構成主客觀的矛盾局勢,客觀的聲和主觀的愁,聲使愁更愁,聲襯愁益愁。
曲子的第二部分寫杜鵑使她心煩的原因。在第一部分概寫的基礎上,這兒即重彩敷色,工筆勾勒。“簾幕低垂”,她還沒有起身,還留連在美好的夢境中;“重門深閉”,她與外界隔絕,幽閉在畫樓之內。“低”和“深”,加重了對動詞的修飾力,給人物設置了如牢籠般的環境。正因了處在這樣的境地之中,那窗外杜鵑的“閑聒噪”,就叫人厭煩了,何況它還“把春酲喚起,將曉夢驚回”!這兩句的意思是杜鵑叫聲將曉夢驚回,從而喚起了如酒醉樣的春情。作者倒置語序,突出了思婦的情懷。杜鵑啼不住,不分白天黑夜,沒法加以禁止,自然使她焦燥不安。
曲的最后一部分揭示怨杜鵑的原因。自己明明長期蟄居這羅幃之中,為什么老是對我叫“不如歸”!恰恰是我思念的那人兒正迷戀著江南春色,你應該去向他啼才是。詩人要這“無情”的杜鵑成為有情的靈鳥,變“閑淘氣”為“干正經”,那就不是“閑聒噪”而是要勤呼喚了。
曲中所寫女子,對于正迷著江南的征客,感情深切,思念不已,通過對杜鵑啼聲的反應曲折道出,寫得既富有生活情趣,又新巧奇警, 尤其最后部分更是新穎別致,耐人尋味。這在同類詞曲中,設想之奇妙,可謂翹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