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樂亭游春·紅樹青山日欲斜》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豐樂亭[1]游春·紅樹青山日欲斜
歐陽修
【原文】
紅樹[2]青山日欲斜,
長郊草色綠無涯[3]。
游人不管春將老[4],
來往亭前踏落花。
【注釋】
[1]豐樂亭:在滁州城西一里許的大豐山下,歐陽修任滁州(今安徽滁縣)知州時所筑,為當時滁州的勝游之地。
[2]紅樹:開紅花的樹,或落日反照的樹,非指秋天的紅葉。
[3]長郊:廣闊的郊野。無涯:無邊際。
[4]老:逝去。
【作者】
見《歐陽修·生查子·元夕》篇。
【賞析】
歐陽修于慶歷六年(1046年)在滁州郊外山林間造了豐樂亭,第二年三月寫了這組詩。豐樂亭建于瑯琊山風景名勝區豐山東北麓的幽谷中,是豐山風景最佳之處,距滁州城約1公里。這里面對峰巒峽谷,傍倚澗水潺流,古木參天,山花遍地,風景十分佳麗。關于豐樂亭的興建,歐陽修在《與韓忠獻王書》中告訴友人:“偶得一泉于(滁)州城之西南豐山之谷中,水味甘冷,因愛其山勢回抱,構小亭于泉側。”泉名“豐樂泉”,亭名“豐樂亭”,取“歲物豐成”、“與民同樂”之意。為此,歐陽修于宋慶歷七年(1047年)春寫下《豐樂亭游春三首》記載與民同樂之盛況。其中第一首詩詩人用擬人手法寫鳥語花香,生動表現出春光的迷人和勃勃生機;用夸張手法說“酒醒春已歸”,感嘆春天的短暫,暗含著詩人濃厚的惜春之意。第二首詩前兩句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形象地寫出了春天的美景;后兩句借太守插花醉歸形象的塑造,側重寫醉春之態。
本文為第三首,詩寫暮春時節一望無際、郁郁蔥蔥的美景,寫了暮春時節草木青翠、落紅滿地的特征,表達了游人對此懷著喜愛和戀戀不舍的感情。三首詩都是前兩句寫景,后兩句抒情。寫景鮮艷斑斕,抒情含意深厚。情致纏綿,余音裊裊。
詩中描寫,青山紅樹,白日西沉,萋萋碧草,一望無際。天已暮,春將歸,然而多情的游客卻不管這些,依舊踏著落花,來往于豐樂亭前,欣賞這暮春的美景。有的本子“老”字作“盡”,兩字義近,但“老”字比“盡”字更能傳神。這首詩把對春天的眷戀之情寫得既纏綿又酣暢。在這批惜春的游人隊伍中,當然有詩人自己在內。歐陽修是寫惜春之情的高手,他在一首《蝶戀花》詞中有句云:“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真是令人腸斷;而此詩“來往亭前踏落花”的多情游客,也令讀者惆悵不已。結句情致纏綿,余音裊裊,具有一唱三嘆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