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題 解】
這首詞寫于1176年。當時辛棄疾南歸十余年,在江西任刑法獄頌方面的官吏,經常巡回往復于湖南、江西等地。來到造口,俯瞰不舍晝夜流逝而去的江水,詞人的思緒也似這江水般波瀾起伏、綿延不絕,于是寫下了這首詞。
【注釋翻譯】
鑒賞分析
這首詞從懷念往事寫到現實,表達了作者對中原未能恢復的沉郁心情,以及驅敵救國理想不能實現的抑郁和苦悶,有一種含蓄蘊藉的悲壯之美。
“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 詞一開頭就借景抒情,江水從郁孤臺下流過,它在那里見到過多少痛苦流離,融進了多少行人血淚!作者以水之多,襯淚之多,以淚之多,體現人民痛苦之多之深。“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如今,長安只能引頸以望,而且遠望不到了!那重重疊疊的連綿不盡的青山遮住了視線,也阻斷了建功立業的進取之途!這其中寫出了無限的惆悵,無限的感憤!“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飽含人民血淚的江水滾滾東流而去,是重重的青山所無法阻擋的,表達了自己無法改變現實的無可奈何,說明歷史的發展是不以個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江晚正愁予,山深聞鷓鴣。”天色漸漸暗了,黃昏悄然來臨,深山中又傳來鷓鴣鳴叫,聲聲悲鳴,吟唱出此時詞人驚悸不安、憂心忡忡的復雜心情。
這首詞敘事、抒情含蓄而不直露,借水怨山,悲憤不失雄壯,筆勢豪放,含蘊豐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