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畫扇文言文翻譯注釋及啟示
蘇東坡畫扇文言文
東坡官錢塘(1)日,有人訴(2)負(3)錢二萬不償者。公(4)呼而詢(5)之,云:“ 吾(6)家以制扇為業,適(7)父死,而又自今春以來,連雨天寒,所制扇不售,非故負之也。”公熟(8)視久之,曰:“姑(9)取汝所制扇來,吾當為汝發市(10)也。”須臾(11)扇至,公取二十扇,就判筆(12)作行書草圣及枯木竹石,頃刻而成,即付之曰:”出外速償所負資也。“其人抱扇而涕(13)下。始逾(14)府門,人以千錢競(15)購一扇,立盡。
蘇東坡畫扇文言文翻譯
蘇東坡到杭州就職時,有人告狀說別人欠了他兩萬塊錢未還。蘇東坡召見那個欠了錢的人詢問,說:“我家憑制作扇子生存,恰巧父親去世,并且從春天開始,天天連著下雨,天氣十分寒冷,做好的扇子又賣不出去,并不是故意欠錢的。”東坡仔細看了他很久,對他說:“暫且把你做的扇子拿過來,我來幫你開市賣。”過了一會兒,扇子送到了,蘇東坡拿了二十把空白的夾娟扇面,用公文用筆書寫草書并畫枯木竹石,一會兒就完成了。交給那個人說:“快去外面賣了扇子還錢。”那個人抱著扇子感動流了眼淚,剛越出府門,就有許多人爭著用一千錢購買扇子,很快就賣完了。
蘇東坡畫扇文言文注釋
(1)錢塘:古地名,今浙江杭州市。
(2)訴:狀告,告狀。
(3)負:虧欠。
(4)公:對蘇東坡的尊稱。
(5)詢:詢問。
(6)吾:我。
(7)適:正逢,恰巧。
(8)熟:仔細。
(9)姑:暫。
(10)發市:開市。
(11)須臾:一會兒。
(12)判筆:公文用筆。
(13)涕:眼淚。
(14)逾:過。
(15)競:爭著,搶。
蘇東坡畫扇文言文啟示
《蘇東坡畫扇》中主要寫了蘇東坡利用自己的書畫才能幫助被告還清了債,完美地結了一件經濟糾紛的案子。蘇東坡結案的方法別具一格:被告因為天氣原因,制了扇賣不出去才無力還債,蘇東坡就現場為被告的房子題詞畫面,結果人們搶著高價購買,一場官司就這么簡單而完美地解決了。試想,如果蘇東坡的書畫水平一般,誰肯花這大價錢來買扇子呢?由此可以看出,一個人除了有高尚的德行,還需要有不凡的能力,并把這能力用在該用的地方,為民造福。
蘇東坡在制扇人的扇面上題詞作畫,客觀上達到了畫龍點睛化腐朽為神奇的功效,使因故欠錢未還的制扇人,售扇而還清欠款。雖舉手子勞,但東坡的愛民之心,為官格調之高展現于世人面前。
我們要善于發揮個人主觀能動性,從實際出發尋找解決問題的科學方法。
蘇東坡簡介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坡仙,漢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文學家、書法家、美食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
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李志敏評價:“蘇軾是全才式的藝術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