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負米救主文言文翻譯 犬負米救主文言文啟示
文言文
楊光遠之叛青州也,有孫某居圍城中,其田莊在青州西。城閉既久,內外隔絕,食且盡,舉族愁嘆。有犬徬徨于側,似有憂思。孫某曰:“家無糧,人且死,奈何?爾能為吾至田莊取米耶?”犬搖尾應之。是夜,置一布囊,并簡,系于犬背。犬即由水竇出,至田莊吠。莊人啟門,識其犬,取簡視之,令負米還,未曉入城。如此數月,孫某舉族得不餒。后楊光遠敗,城開。
翻譯
楊光遠在青州發動了反叛,有一個姓孫的人居住在被圍的城中,他的田莊在青州外西側。城門已經關閉了很久,把城內和城外分隔開了,食物將要沒有了,全族人都愁苦嘆息。有一只狗在旁邊走來走去,似乎有憂愁的意思。孫某說:“家里沒有糧食,人就要死了,怎么辦?你能為我去田莊取米嗎?”狗搖搖尾巴答應他。這天晚上,他把一個布袋和書信系在狗的頭頸上。狗就從流水洞出去了,到了田莊就叫了起來。莊上的人開了門,認識這只狗,拿下書信看了之后,讓狗背了米回去,天還沒亮就進城了。像這樣幾個月,姓孫的全家沒有餓死。后來楊光遠被打敗了,城門打開了。
注釋
1.楊光遠之叛青州也:無意義,主謂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古地名,在今山東境內。
2.既:已經。
3.徬徨于側:來回走動,心神不定。旁邊。倒裝句,應為“于側彷徨”。
4.奈何:怎么辦。
5.且:將要。
6.水竇:流水的洞。
7.啟:打開。
8.餒:饑餓。
9.舉:全,整個。
10.竇:洞。
11.吠:狗叫。
12.令負米還:背。省略句,應為“令其負米還“。
13.曉:天亮。
14.得:能。
15.置:放
啟示
狗是人類的好朋友,是通人性的,它們忠誠于主人,會在我們有困難的時候幫助我們,我們應該愛護它們,成為它們最好的朋友。
作者簡介
王辟之(1031—?),字圣涂,臨淄(今山東臨淄)人。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宋哲宗元佑年間(1086—1094),他擔任河東縣(今山西省永濟縣)知縣,曾“廢撤淫祠之屋,作伯夷叔齊廟”,以“貴德尚賢”聞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