狙公賦芧文言文翻譯 狙公賦芧的道理
狙公賦芧是個典故,出自《莊子·齊物論》。
文言文
宋有狙公者,愛狙,養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損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匱焉,將限其食。恐眾狙之不馴于己也,先誑之曰:“與若芧,朝三而暮四,是乎?”眾狙皆起畢怒。俄而曰:“與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眾狙皆伏而喜。
翻譯
宋國有個養獼猴的人,(他)愛獼猴,(所以)養了成群的獼猴。(他)能理解獼猴的意思,獼猴也懂得狙公的心意。(狙公)節省家人的口糧,(以此)滿足獼猴的食欲。不久缺少糧食,要限制他們的食量。恐怕獼猴們不聽從自己的,先欺騙他們說:“給你們橡子,早上三個,下午四個,夠了嗎?”所有的獼猴們都跳起來發怒。他不一會兒又說:“給你們橡子,早上四個,下午三個,夠了嗎?”所有的獼猴們都趴在地上表示高興。
注釋
(1)狙公:好養猴子的人
(2)賦:給于,這里指喂養
(3)損: 減少
(4)欲: 食欲
(5)匱: 缺乏
(6)誑: 欺騙
(7)芧: 橡子,橡果
(8)暮:傍晚
(9)皆:全,都
(10)然則:既然這樣,那么
道理
《狙公賦芧》告誡人們要注重實際,防止被花言巧語所蒙騙。后引申為反復無常,譴責那些說話辦事不負責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