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大須學問文言文翻譯|注釋 為人大須學問的啟示
【文言文】
(唐)太宗謂房玄齡曰:“為人大須學問。朕向為群兇未定,東西征討,躬親戎事,不暇讀書。比來四海安靜,身處殿堂,不能自執書卷,使人讀而聽之。君臣父子,政教之道,共在書內。古人云:‘不學業,墻面,蒞事惟煩。’不徒言也。卻思少小時行事,大覺非也。”
——(選自《貞觀政要》)
【翻譯】
唐太宗對房玄齡說:“做人應該學習與求問。我過去因為許多兇敵沒有平定,東征西討,親自參與軍事,沒有空暇讀書。近來天下太平,我人在殿堂,不能親自拿著書卷,(就)命令別人讀給我聽。做國君,做臣子及做父,做子的道理,政令教化的道理,都在書中。古人說:‘不學習,一無所知,處理事情只會感到麻煩。’這不只是說說。但是我回想年輕時的處事行為,覺得很是不對。”
【注釋】
1.大須學問:很應該學習與求問。大:非常。
2.朕:我。古代皇帝自稱。皇帝自稱,除了用予、吾等外,也有專用代詞——朕。上文的朕,是唐太宗的自稱。諸侯王自稱,除了用予、吾等外,也有專用代詞——孤、寡人。皇帝對臣子稱卿。臣子稱皇帝為上、皇上、皇帝、陛下、天子等。封建社會是等級森嚴的社會,稱謂上有明確的規定。
3.向:過去,從前,早先
4.為:因為
5.群兇:指當時各地動亂。
6.躬親戎事:親自參與軍事。躬:親自; 戎:帶兵打仗
7.不暇:沒有空閑。暇:空閑
8.比來:近來。比:近。
9.四海:全國。
10.執:拿。
11.使:命令。
12.君臣父子:指君臣父子之間的相處原則。
13.政教:政治教化
14.墻面:面對墻壁。比喻一無所知。
15.蒞事惟煩:處理事情只會(感到)麻煩。蒞事,處事。
16.不徒言:不只是虛言或不只是白說的話,徒:只,僅
17.卻思:回想。
18. 共在書內:共:全。
19.道:方法。
20.蒞:面對 蒞事惟煩:處理事情只會(感到)麻煩
21.惟:只是
22.非:不對
23.謂:對...說
24.少小時:年輕時
25.戎事:戰事
【啟示】
為人大須學問是指做人應該學習與求問。也就是說乘著年少應多求知多求學,這樣才會明理,少走彎路,否則處理事情只會感到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