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氏春秋慎勢原文及翻譯(帶拼音版)
呂氏春秋慎勢原文帶拼音版
【 慎shèn勢shì 】
六liù曰yuē : 失shī之zhī乎hū數shù , 求qiú之zhī乎hū信xìn , 疑yí ; 失shī之zhī乎hū勢shì , 求qiú之zhī乎hū國guó , 危wēi 。 吞tūn舟zhōu之zhī魚yú , 陸lù處chù則zé不bù勝shèng螻lóu蟻yǐ 。 權quán鈞jūn則zé不bù能néng相xiāng使shǐ , 勢shì等děng則zé不bù能néng相xiāng并bìng , 治zhì亂luàn齊qí則zé不bù能néng相xiāng正zhèng 。 故gù小xiǎo大dà 、 輕qīng重zhòng 、 少shǎo多duō 、 治zhì亂luàn , 不bù可kě不bù察chá , 此cǐ禍huò福fú之zhī門mén也yě 。 凡fán冠guàn帶dài之zhī國guó , 舟zhōu車chē之zhī所suǒ通tōng , 不bù用yòng象xiàng 、 譯yì 、 狄dí鞮dī , 方fāng三sān千qiān里lǐ 。 古gǔ之zhī王wáng者zhě , 擇zé天tiān下xià之zhī中zhōng而ér立lì國guó , 擇zé國guó之zhī中zhōng而ér立lì宮gōng , 擇zé宮gōng之zhī中zhōng而ér立lì廟miào 。 天tiān下xià之zhī地dì , 方fāng千qiān里lǐ以yǐ為wéi國guó , 所suǒ以yǐ極jí治zhì任rèn也yě 。 非fēi不bù能néng大dà也yě, 其qí大dà不bù若ruò小xiǎo , 其qí多duō不bù若ruò少shǎo 。 眾zhòng封fēng建jiàn , 非fēi以yǐ私sī賢xián也yě , 所suǒ以yǐ便biàn勢shì全quán威wēi , 所suǒ以yǐ博bó義yì 。 義yì博bó利lì則zé無wú敵dí , 無wú敵dí者zhě安ān 。 故gù觀guān於yú上shàng世shì , 其qí封fēng建jiàn眾zhòng者zhě , 其qí福fú長cháng , 其qí名míng彰zhāng 。 神shén農nóng十shí七qī世shì有yǒu天tiān下xià , 與yǔ天tiān下xià同tóng之zhī也yě 。 王wáng者zhě之zhī封fēng建jiàn也yě , 彌mí近jìn彌mí大dà , 彌mí遠yuǎn彌mí小xiǎo 。 海hǎi上shàng有yǒu十shí里lǐ之zhī諸zhū侯hóu 。 以yǐ大dà使shǐ小xiǎo , 以yǐ重zhòng使shǐ輕qīng , 以yǐ眾zhòng使shǐ寡guǎ , 此cǐ王wáng者zhě之zhī所suǒ以yǐ家jiā以yǐ完wán也yě 。 故gù曰yuē以yǐ滕téng 、 費fèi則zé勞láo , 以yǐ鄒zōu 、 魯lǔ則zé逸yì , 以yǐ宋sòng 、 鄭zhèng則zé猶yóu倍bèi日rì而ér馳chí也yě , 以yǐ齊qí 、 楚chǔ則zé舉jǔ而ér加jiā綱gāng旃zhān而ér已yǐ矣yǐ 。 所suǒ用yòng彌mí大dà , 所suǒ欲yù彌mí易yì 。 湯tāng其qí無wú郼yī , 武wǔ其qí無wú岐qí , 賢xián雖suī十shí全quán , 不bù能néng成chéng功gōng 。 湯tāng 、 武wǔ之zhī賢xián 。 而ér猶yóu藉jiè知zhī乎hū勢shì , 又yòu況kuàng不bù及jí湯tāng 、 武wǔ者zhě乎hū ? 故gù以yǐ大dà畜chù小xiǎo吉jí , 以yǐ小xiǎo畜chù大dà滅miè , 以yǐ重zhòng使shǐ輕qīng從cóng , 以yǐ輕qīng使shǐ重zhòng兇xiōng 。 自zì此cǐ觀guān之zhī , 夫fū欲yù定dìng一yī世shì , 安ān黔qián首shǒu之zhī命mìng , 功gōng名míng著zhù乎hū盤pán盂yú , 銘míng篆zhuàn著zhù乎hū壺hú鑒jiàn , 其qí勢shì不bù厭yàn尊zūn , 其qí實shí不bù厭yàn多duō 。 多duō實shí尊zūn勢shì , 賢xián士shì制zhì之zhī , 以yǐ遇yù亂luàn世shì , 王wáng猶yóu尚shàng少shǎo 。 天tiān下xià之zhī民mín窮qióng矣yǐ苦kǔ矣yǐ 。 民mín之zhī窮qióng苦kǔ彌mí甚shèn , 王wáng者zhě之zhī彌mí易yì 。 凡fán王wáng也yě者zhě , 窮qióng苦kǔ之zhī救jiù也yě 。 水shuǐ用yòng舟zhōu , 陸lù用yòng車chē , 涂tú用yòng輴chūn , 沙shā用yòng鳩jiū , 山shān用yòng樏léi , 因yīn其qí勢shì也yě者zhě令lìng行xíng 。 位wèi尊zūn者zhě其qí教jiào受shòu , 威wēi立lì者zhě其qí奸jiān止zhǐ , 此cǐ畜chù人rén之zhī道dào也yě 。 故gù以yǐ萬wàn乘chéng令lìng乎hū千qiān乘shèng易yì , 以yǐ千qiān乘shèng令lìng乎hū一yī家jiā易yì , 以yǐ一yī家jiā令lìng乎hū一yī人rén易yì 。 嘗cháng識shí及jí此cǐ , 雖suī堯yáo 、 舜shùn不bù能néng 。 諸zhū侯hóu不bù欲yù臣chén於yú人rén , 而ér不bù得dé已yǐ 。 其qí勢shì不bù便biàn , 則zé奚xī以yǐ易yì臣chén ? 權quán輕qīng重zhòng , 審shěn大dà小xiǎo , 多duō建jiàn封fēng, 所suǒ以yǐ便biàn其qí勢shì也yě 。 王wáng也yě者zhě , 勢shì也yě 。 王wáng也yě者zhě , 勢shì無wú敵dí也yě 。 勢shì有yǒu敵dí則zé王wáng者zhě廢fèi矣yǐ 。 有yǒu知zhī小xiǎo之zhī愈yù於yú大dà 、 少shǎo之zhī賢xián於yú多duō者zhě , 則zé知zhī無wú敵dí矣yǐ 。 知zhī無wú敵dí則zé似sì類lèi嫌xián疑yí之zhī道dào遠yuǎn矣yǐ 。 故gù先xiān王wáng之zhī法fǎ , 立lì天tiān子zǐ不bù使shǐ諸zhū侯hóu疑yí焉yān , 立lì諸zhū侯hóu不bù使shǐ大dài夫fū疑yí焉yān 。 立lì適shì子zi不bù使shǐ庶shù孽niè疑yí焉yān 。 疑yí生shēng爭zhēng , 爭zhēng生shēng亂luàn 。 是shì故gù諸zhū侯hóu失shī位wèi則zé天tiān下xià亂luàn , 大dài夫fū無wú等děng則zé朝cháo廷tíng亂luàn , 妻qī妾qiè不bù分fēn則zé家jiā室shì亂luàn , 適shì孽niè無wú別bié則zé宗zōng族zú亂luàn 。 慎shèn子zǐ曰yuē :“ 今jīn一yī兔tù走zǒu , 百bǎi人rén逐zhú之zhī , 非fēi一yī兔tù足zú為wéi百bǎi人rén分fēn也yě , 由yóu未wèi定dìng 。 由yóu未wèi定dìng , 堯yáo且qiě屈qū力lì , 而ér況kuàng眾zhòng人rén乎hū ? 積jī兔tù滿mǎn市shì , 行xíng者zhě不bù顧gù , 非fēi不bù欲yù兔tù也yě , 分fēn已yǐ定dìng矣yǐ 。 分fēn已yǐ定dìng , 人rén雖suī鄙bǐ , 不bù爭zhēng 。” 故gù治zhì天tiān下xià及jí國guó , 在zài乎hū定dìng分fēn而ér已yǐ矣yǐ 。 莊zhuāng王wáng圍wéi宋sòng九jiǔ月yuè , 康kāng王wáng圍wéi宋sòng五wǔ月yuè , 聲shēng王wáng圍wéi宋sòng十shí月yuè 。 楚chǔ三sān圍wéi宋sòng矣yǐ , 而ér不bù能néng亡wáng 。 非fēi不bù可kě亡wáng也yě , 以yǐ宋sòng攻gōng楚chǔ , 奚xī時shí止zhǐ矣yǐ ? 凡fán功gōng之zhī立lì也yě , 賢xián不bù肖xiào強qiáng弱ruò治zhì亂luàn異yì也yě 。 齊qí簡jiǎn公gōng有yǒu臣chén曰yuē諸zhū御yù鞅yāng , 諫jiàn於yú簡jiǎn公gōng曰yuē :“ 陳chén成chéng常cháng與yǔ宰zǎi予yú , 之zhī二èr臣chén者zhě , 甚shèn相xiāng憎zēng也yě 。 臣chén恐kǒng其qí相xiāng攻gōng也yě。 相xiāng攻gōng唯wéi固gù , 則zé危wēi上shàng矣yǐ 。 愿yuàn君jūn之zhī去qù一yī人rén也yě 。” 簡jiǎn公gōng曰yuē : “ 非fēi而ér細xì人rén所suǒ能néng識shí也yě 。” 居jū無wú幾jǐ何hé , 陳chén成chéng常cháng果guǒ攻gōng宰zǎi予yú於yú庭tíng , 即jí簡jiǎn公gōng於yú廟miào 。 簡jiǎn公gōng喟kuì焉yān太tài息xī曰yuē :“ 余yú不bù能néng用yòng鞅yāng之zhī言yán , 以yǐ至zhì此cǐ患huàn也yě 。” 失shī其qí數shù , 無wú其qí勢shì , 雖suī悔huǐ無wú聽tīng鞅yāng也yě , 與yǔ無wú悔huǐ同tóng 。 是shì不bù知zhī恃shì可kě恃shì , 而ér恃shì不bù恃shì也yě 。 周zhōu鼎dǐng著zhù象xiàng , 為wèi其qí理lǐ之zhī通tōng也yě 。 理lǐ通tōng , 君jūn道dào也yě。
呂氏春秋慎勢翻譯
失去了駕馭臣下的方法,要求人們誠信,這是胡涂的。失去了君主的權勢,仗恃著享有國家,這是危險的。能吞下船的大魚,居于陸地就不能勝過螻蛄螞蟻。權力相同就不能役使對方,勢力相等就不能兼并對方,冶亂相同就不能匡正對方。所以對大小、輕重,多少、治亂等情況,不可不審察清楚,這是通向禍福的門徑。
凡是戴帽子束帶子的文明國家,車船所能達到的地方,不用象、譯、狄鞮等官員做翻譯的地方,有三千里見方。古代稱王的人,選擇天下的正中來建立京畿,選擇京畿的正中來建立官廷,選擇宮廷的正中來建立祖廟。在普天下,只把千里見方的地方作為京畿,是為了更好地擔起治理國家的擔子。京畿并不是不能擴大,但是大了不如小了好,多了不如少了好。多分封諸侯國,不是因為偏愛賢德之人,而是為了有利于權勢,保全住威嚴,是為了使道義擴大。道義擴大了,那就沒有人與之為敵了。沒有人與之為敵的人就安全。所以對上世考察一下,那些分封諸侯國多的人,他們的福分就長久,他們的名聲就顯赫。神農享有天下十七世,是與天下人共同享有啊。
稱王的人分封諸侯國,越近的就越大,越遠的就越小。邊遠之處有十里大的諸侯國。用大的諸侯國役使小的諸侯國,用權勢重的諸侯國役使權勢輕的諸侯國,用人多的諸侯國役使人少的諸侯國,這就是稱王的人能保全天下的原因。所以說,用滕、費役使別國就費力,用鄒、魯役使別國就省力,用宋、鄭役使別國就加倍容易,用齊、楚役使別國就等于把綱紀加在它們身上罷了。所使用的諸侯國越大,實現自己的愿望就越容易。湯如果沒有郼,武王如果沒有岐,他們的賢德即使達到十全十美的程度,也不能成就功業。憑著湯、武王那樣的賢德,尚且需要借助于權勢,更何況趕不上湯、武王的人呢?所以,用大的諸侯國役使小的諸侯國就吉祥,用小的諸侯國役使大的諸侯國就會滅亡,用權勢重的諸侯國役使權勢輕的諸侯國就順從,用權勢輕酌諸侯國役使權勢重的諸侯國就不吉祥。由此看來,想要使一世平定,使百姓安定使功名刻鑄在盤盂上,銘刻在壺鑒上,這樣的人,他們對權勢尊貴從不滿足,他們對實力雄厚從不滿足。有雄厚的實力,有尊貴的權勢,有賢德之人輔佐,憑著這些,遇上亂世,至少也能成就王業。
天下的人民很貧窮很困苦了。人民的貧窮田苦越厲害,稱王的人成就王業就越容易。凡是稱王的,都是挽牧人民的貧窮困苦啊。水里使用船,陸上使用車,泥濘路上使用輴,沙土路上使用鴆,山路上使用樏,這是為了順應不同的形勢。能因勢利導的,命令就能執行。地位尊貴的,教化就能被接受,威嚴樹立的,奸邪就能制止。這就是治理人的原則。所以,用擁有萬輛兵車的國家對擁有千輛兵車的國家發號施令就容易,用擁有千輛兵車的國家對大夫之家發號施令就容易,用大夫之家對一人發號施令就容易。如果認識到達一點,即使堯、舜都不能改變它。諸侯都不想臣服于人,可是卻不得不這樣。君王的地位如果不利,那么怎能輕易地使之臣服呢?稱王的人權衡輕重,審察大小,多立諸侯,是為了使自己的地位有利。所謂稱王,憑借的是權勢。所謂稱王,是權勢無人與之抗衡。權勢有人抗衡,那么稱王的人就被廢棄了。有知道小可以超過大.少可以勝過多的人,就知道怎樣才能無人與之抗衡了。知道怎樣才能無人與之抗衡,那么比擬僭越的事就會遠遠離開了。所以先王的法度是,立天子不讓諸侯僭越,立諸侯不讓大夫僭越,立嫡子不讓庶子僭越。僭越就會產生爭奪,爭奪就會產生混亂。因此,諸侯喪失了爵位,那么天下就會混亂,大夫沒有等級,那么朝廷就會混亂;妻妾不加區分,那么家庭就會混亂,嫡子庶子沒有區別,那么宗族就會混亂。慎子說:“如果有一只兔子跑,就會有上百人追趕它,并不是一只兔子足以被上百份,是由于兔子的歸屬沒有確定。歸屬沒有確定,堯尚且臺竭力追趕,更何況一般人呢?兔子擺滿市,走路的人看都不看,并不是不想要兔子,是由于歸屬已經確定了。歸屬已經確定,人即使鄙陋,也不爭奪。”所以治理天下及國家,只在于確定職分罷了。
楚莊王圍困宋國九個月,楚康王圍困宋國五個月,楚聲王圍困宋國十個月。楚國圍困過宋國三次,卻不能灰亡它。并不是不可取滅亡,拿一個象宋國一樣無德的國家去攻打宋國,什么時候才能結束昵?凡是功業的建立,都是因為賢與不肖、強與弱,治與亂不相同啊。
齊簡公有個臣子叫諸御鞅,他向簡公進諫說;“陳常與宰予,這兩個臣子彼此非常仇恨。我擔心他們互相攻打。他們一味固執地要互相攻打,就會危害到君王。希望您罷免一個人。”簡公說“這不是你這樣的淺陋之人所能知道的。”過了沒多久,陳常果然在朝廷上攻打宰予,在宗廟里追上了簡公。簡公長嘆著說,“我不能采納諸御鞅的意見,以至于遭到這樣的禍患。”失去了駕馭臣下的方法,喪失了君主的權勢,雖然后悔沒有聽從諸御鞅的話,與不后悔的結果是一樣的。這就是不知道依靠可以依靠的東西,卻依靠不可依靠的東西。周鼎上刻鑄物象,是為了讓事理貫通。事理貫通,這是當君主應該掌握的原則啊。
以上就是呂氏春秋慎勢原文及翻譯、呂氏春秋慎勢原文帶拼音版的相關介紹。為您推薦:呂氏春秋·覽·審分覽文言文和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