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氏春秋應同原文及翻譯(帶拼音版)
呂氏春秋應同原文帶拼音版
【 應yīng同tóng 】
二èr曰yuē : 凡fán帝dì王wáng者zhě之zhī將jiāng興xīng也yě , 天tiān必bì先xiān見jiàn祥xiáng乎hū下xià民mín 。 黃huáng帝dì之zhī時shí , 天tiān先xiān見jiàn大dà螾yǐn大dà螻lóu 。 黃huáng帝dì曰yuē :“ 土tǔ氣qì勝shèng 。” 土tǔ氣qì勝shèng , 故gù其qí色sè尚shàng黃huáng , 其qí事shì則zé土tǔ 。 及jí禹yǔ之zhī時shí , 天tiān先xiān見jiàn草cǎo木mù秋qiū冬dōng不bù殺shā 。 禹yǔ曰yuē :“ 木mù氣qì勝shèng 。” 木mù氣qì勝shèng , 故gù其qí色sè尚shàng青qīng , 其qí事shì則zé木mù 。 及jí湯tāng之zhī時shí , 天tiān先xiān見jiàn金jīn刃rèn生shēng於yú水shuǐ 。 湯tāng曰yuē :“ 金jīn氣qì勝shèng 。” 金jīn氣qì勝shèng , 故gù其qí色sè尚shàng白bái , 其qí事shì則zé金jīn 。 及jí文wén王wáng之zhī時shí , 天tiān先xiān見jiàn火huǒ赤chì烏wū銜xián丹dān書shū集jí于yú周zhōu社shè 。 文wén王wáng曰yuē :“ 火huǒ氣qì勝shèng 。” 火huǒ氣qì勝shèng , 故gù其qí色sè尚shàng赤chì , 其qí事shì則zé火huǒ 。 代dài火huǒ者zhě必bì將jiāng水shuǐ , 天tiān且qiě先xiān見jiàn水shuǐ氣qì勝shèng 。 水shuǐ氣qì勝shèng , 故gù其qí色sè尚shàng黑hēi , 其qí事shì則zé水shuǐ 。 水shuǐ氣qì至zhì而ér不bù知zhī數shù備bèi , 將jiāng徙xǐ于yú土tǔ 。 天tiān為wéi者zhě時shí , 而ér不bù助zhù農nóng於yú下xià 。 類lèi固gù相xiāng召zhào , 氣qì同tóng則zé合hé, 聲shēng比bǐ則zé應yīng 。 鼓gǔ宮gōng而ér宮gōng動dòng , 鼓gǔ角jiǎo而ér角jiǎo動dòng 。 平píng地dì注zhù水shuǐ , 水shuǐ流liú濕shī ; 均jūn薪xīn施shī火huǒ , 火huǒ就jiù燥zào ; 山shān云yún草cǎo莽mǎng , 水shuǐ云yún魚yú鱗lín , 旱hàn云yún煙yān火huǒ , 雨yǔ云yún水shuǐ波bō , 無wú不bù皆jiē類lèi其qí所suǒ生shēng以yǐ示shì人rén 。 故gù以yǐ龍lóng致zhì雨yǔ , 以yǐ形xíng逐zhú影yǐng 。 師shī之zhī所suǒ處chǔ , 必bì生shēng棘jí楚chǔ 。 禍huò福fú之zhī所suǒ自zì來lái , 眾zhòng人rén以yǐ為wéi命mìng , 安ān知zhī其qí所suǒ 。 夫fū覆fù巢cháo毀huǐ卵luǎn , 則zé鳳fèng凰huáng不bù至zhì ; 刳kū獸shòu食shí胎tāi , 則zé麒qí麟lín不bù來lái ; 干gān澤zé涸hé漁yú , 則zé龜guī龍lóng不bù往wǎng 。 物wù之zhī從cóng同tóng , 不bù可kě為wéi記jì 。 子zǐ不bù遮zhē乎hū親qīn , 臣chén不bù遮zhē乎hū君jūn 。 君jūn同tóng則zé來lái , 異yì則zé去qù 。 故gù君jūn雖suī尊zūn , 以yǐ白bái為wéi黑hēi , 臣chén不bù能néng聽tīng ; 父fù雖suī親qīn , 以yǐ黑hēi為wéi白bái , 子zǐ不bù能néng從cóng 。 黃huáng帝dì曰yuē :“ 芒máng芒máng昧mèi昧mèi , 因yīn天tiān之zhī威wēi , 與yǔ元yuán同tóng氣qì 。” 故gù曰yuē同tóng氣qì賢xián於yú同tóng義yì , 同tóng義yì賢xián於yú同tóng力lì , 同tóng力lì賢xián於yú同tóng居jū , 同tóng居jū賢xián於yú同tóng名míng 。 帝dì者zhě同tóng氣qì , 王wáng者zhě同tóng義yì , 霸bà者zhě同tóng力lì , 勤qín者zhě同tóng居jū則zé薄báo矣yǐ , 亡wáng者zhě同tóng名míng則zé觕cū矣yǐ 。 其qí智zhì彌mí觕cū者zhě , 其qí所suǒ同tóng彌mí觕cū ; 其qí智zhì彌mí精jīng者zhě , 其qí所suǒ同tóng彌mí精jīng 。 故gù凡fán用yòng意yì不bù可kě不bù精jīng。 夫fū精jīng , 五wǔ帝dì三sān王wáng之zhī所suǒ以yǐ成chéng也yě 。 成chéng齊qí類lèi同tóng皆jiē有yǒu合hé , 故gù堯yáo為wèi善shàn而ér眾zhòng善shàn至zhì , 桀jié為wèi非fēi而ér眾zhòng非fēi來lái 。《 商shāng箴zhēn 》 云yún :“ 天tiān降jiàng災zāi布bù祥xiáng , 并bìng有yǒu其qí職zhí 。” 以yǐ言yán禍huò福fú人rén或huò召zhào之zhī也yě 。 故gù國guó亂luàn非fēi獨dú亂luàn也yě , 又yòu必bì召zhào寇kòu 。 獨dú亂luàn未wèi必bì亡wáng也yě , 召zhào寇kòu則zé無wú以yǐ存cún矣yǐ 。 凡fán兵bīng之zhī用yòng也yě , 用yòng於yú利lì , 用yòng於yú義yì 。 攻gōng亂luàn則zé脆cuì , 脆cuì則zé攻gōng者zhě利lì ; 攻gōng亂luàn則zé義yì , 義yì則zé攻gōng者zhě榮róng 。 榮róng且qiě利lì , 中zhōng主zhǔ猶yóu且qiě為wéi之zhī , 況kuàng於yú賢xián主zhǔ乎hū ? 故gù割gē地dì寶bǎo器qì , 卑bēi辭cí屈qū服fú , 不bù足zú以yǐ止zhǐ攻gōng , 惟wéi治zhì為wéi足zú 。 治zhì則zé為wéi利lì者zhě不bù攻gōng矣yǐ , 為wèi名míng者zhě不bù伐fá矣yǐ 。 凡fán人rén之zhī攻gōng伐fá也yě , 非fēi為wéi利lì則zé因yīn為wèi名míng也yě 。 名míng實shí不bù得de , 國guó雖suī強qiáng大dà者zhě , 曷hé為wéi攻gōng矣yǐ ? 解jiě在zài乎hū史shǐ墨mò來lái而ér輟chuò不bù襲xí衛wèi , 趙zhào簡jiǎn子zi可kě謂wèi知zhī動dòng靜jìng矣yǐ !
呂氏春秋應同翻譯
凡是古代稱帝稱王的將要興起,上天必定先向人們顯示出征兆來。黃帝的時候,上天先顯現出大蚯蚓大螻蛄。黃帝說:“這表現土氣旺盛。”土氣旺盛,所以黃帝時的服色崇尚黃色,做事情取法土的顏色。到夏禹的時侯,上天先顯現出草木秋冬時節不凋零的景象。夏禹說;“這表明木氣旺盛。”木氣旺盛,所以夏朝的服色崇尚青色,做事情取法木的顏色。到湯的時候,上天先顯現水中出現刀劍的事。商湯說:“這表明金氣旺盛。”金氣旺盛,所以商朝的服色崇尚白色,做事情取法壘的顏色。到周文王的時候,上天先顯現由火幻化的紅色烏鴉銜著丹書停在周的社廟上。周文王說:“這表明火氣旺盛。”火氣旺盛,所以周朝的服色崇尚紅色,做事情取法火的顫色。代替火的必將是水,上天將先顯現水氣旺盛的景象。水氣旺盛,所以新王朝的服色應該崇尚黑色,做事情應該取法水的顏色。如果水氣到來,卻不知氣數已經具備,從而取法于水,那么,氣數必將轉移到土上去。
天為四時的運行,但并不幫助違背農時的農事。物類相同的就互相召引,氣味相同的就互相投合,聲音相同的就互相響應。敲擊宮音,宮音就隨之振動,敲擊角音,角音就隨之振動。在同樣平的地面上溜水,水先向潮濕的地方流,在鋪放均勻的柴草上點火,火先向干燥的地方燃燒。山上的云呈現草莽的形狀,水上的云呈上魚鱗的形狀,干旱時的云就象燃燒的煙火,陰雨時的云就象蕩漾的水波。這些都無不依賴它們賴以生成的東西來顯示給人們。所以用龍就能招來雨,憑形體就能找到影子,軍隊經過的地方,必定生長出荊棘來。禍福的到來,一般人認為是“命”,哪里知道禍福到來的緣由。
搗翻鳥巢,毀壞鳥卵,那么鳳凰就不會再來,剖開獸腹,吃掉獸胎,那么麒麟就不會再來,弄干池澤來捕魚,那么龜龍就不會再去。事物同類相從的情況,難以盡述。兒子不會一味受父親遏制,臣子不會一味受君主遏制。志同道合就在一起,否則就離開。所以君主雖然尊貴,如果把白當成黑,臣子就不能聽從,父親雖然親近,如果把黑當成白,兒子也不能依順。
黃帝說:“廣大純厚,是因為遵循了上天的法則,與上天同氣的緣故。”所以說同氣勝過同義,同義勝過同力,同力勝過同居,同居勝過同名。稱帝的人同氣,稱王的人同義,稱霸的人同力,辛勞的君主同存千世,而德行就不厚道了,亡國的君主同名,而德行就低劣了。智慧越是低劣的人,與之相應的就越是低劣,智慧越是精微的人,與之相應的就越是精微。所以凡思慮不可以不精微。精微,是五帝三王之所以成就帝業的原因。事物只要同類,都能互相聚合。所以堯做好事因而所有好事都歸到他身上,桀干壞事囡而所有壞事都歸到他身上。
《商箴》上說:“上天降災禍施吉祥,都有一定的對象。”這是說,禍福是人招致的。所以國家混亂不但但是混亂,又必定會招來外患。國家僅僅混亂未必會滅亡,招致外患就無法保存了。凡是用兵作戰,都是用于有利的地方,用于符合道義的地方,攻打混亂的國家就容易使之屈服,敵國屈服,那么進攻的國家就得利,攻打混亂的國家就符合道義,符合道義,那么進攻的國家就榮耀,既榮耀又得利,具有中等才能的君主尚且這樣做,何況是賢明的君主呢?所以,割讓土地獻出寶器,盲辭卑謙屈服于人,不足以制止別國的進攻,只有國家治理得好,才能制止別國的進攻。國家治理好了,那么圖利的就不來進攻了,圖名的就不來討伐了。大凡人們進攻討伐別的國家,不是圖利就是圖名。如果名利都不能得到,那么國家即使強大,又怎么會發動這種徒勞的攻伐呢?這道理的解釋體現在史墨去衛國了解情況回來而趙簡子就停止進攻衛國這件事上,趙筒子可取說是懂得該動則動該止則止的道理了。
以上就是呂氏春秋應同原文及翻譯、呂氏春秋應同原文帶拼音版的相關介紹。為您推薦:呂氏春秋·覽·有始覽文言文和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