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簋”的成語(5個(gè))
本文整理了“簋”在中間的成語5個(gè)。及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簋”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簠簋不飾[fǔ guǐ bù shì]
【解釋】簠簋:古代的食器、祭器;不飾:不整齊。指為官不清正廉潔的人。
【出處】東漢·班固《漢書·賈誼傳》:“古者大臣有坐不廉而廢者,不謂不廉,曰'簠簋不飾’。”
【示例】沙老先生就有什么簠簋不飾處,也須明正其罪,朝廷從無此拳足相加之法。 ——清·名教中人《好逑傳》第二回
【第2句】:簠簋不飭[fǔ guǐ bù chì]
【解釋】簠、簋:都是古代食器,也用作放祭品;不飭:不整飭。借指貪污。舊時(shí)彈劾貪吏常用此語。
【出處】《漢書·賈誼傳》:“古者大臣有坐不廉而廢者,不謂不廉,曰:'簠簋不飭’。”
【示例】至夫簠簋不飭,下官不職者,吾居是邑則不敢非。 ——明·趙弼《繁邑古祠對(duì)》
【第3句】:簠簋不修[fǔ guǐ bù xiū]
【解釋】簠、簋:古代食器、祭器。借指貪污。
【出處】唐·顏真卿《贈(zèng)司空上柱國隴西郡開國公李公神道碑》:“公下車,召人吏告之曰:'官吏有簠簋不修者……未至前一無所問,而今而后,義不相容。”
【第4句】:簠簋之風(fēng)[fǔ guǐ zhī fēng]
【解釋】簠簋:古代食器、祭器。指官吏貪財(cái)受賄的風(fēng)氣。
【出處】清·陳康祺《郎潛紀(jì)聞》第六卷:“于是干謁不行,孤寒吐氣,簠簋之風(fēng)為之一變。”
【第5句】:鏤簋朱紱[lòu guǐ zhū fú]
【解釋】鏤:刻;簋:盛食物的器具;朱:涂上紅彩;紱:古代帽子的系帶。用刻有花紋的簋和紅色的帽帶。形容生活的奢華。
【出處】宋·司馬光《訓(xùn)儉示康》:“管仲鏤簋朱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