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堙”的成語(7個)
本文整理了堙谷塹山、隳高堙庳等含“堙”的成語7個,其中“堙”開頭的成語1個,“堙”在中間的成語6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堙”開頭的成語【第1句】:堙谷塹山[yīn gǔ qiàn shān]
【解釋】指挖山填谷。
【出處】郭沫若《宿楚雄》詩:“堙谷塹山通緬藏,經天緯地造蓬萊。”
“堙”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隳高堙庳[huī gāo yīn bì]
【解釋】隳:毀壞;高:高處,指山陵;堙:堵塞;庳:低處,指池澤。鏟去丘陵,填平池沼。指興修水利,治理水土。
【出處】《國語·周語下》:“昔共工欲壅防百川,隳高堙庳,以害天下。”
【示例】縱令農學遍行,或準古區田法,隳高堙庳,舄鹵化為膏澤,然以氣有舒慘,收獲猶不可齊。 ——清·章炳麟《代議然否論》
【第2句】:斬岸堙溪[zhǎn àn yīn xī]
【解釋】堙:堵塞、填滿。鏟平高岸,填塞河溝。比喻修整與開辟道路
【出處】戰國·衛·呂不韋《呂氏春秋·權勛》:“中山之國有夙繇者,智伯欲攻之而無道也。為鑄大鐘,方車二軌以遺之。夙繇之君,將斬岸堙溪以迎鐘。”
【第3句】:墮高堙庳[huī gāo yīn bēi]
【解釋】墮:通“隳”,毀壞;堙:堵塞;庳:低處,指沼澤。削平高丘,填塞洼地。指治理水土。
【出處】春秋·魯·左丘明《國語·周語》:“昔共工欲壅防百川,墮高堙庳,以害天下。”
【第4句】:塹山堙谷[qiàn shān yīn gǔ]
【解釋】指挖山填谷。亦作“堙谷塹山”。
【出處】《史記·秦始皇本記》:“三十五年,除道,道九原,抵云陽,直通之。”
【示例】遼西單于蹋頓尤強,為袁氏所厚,故袁尚歸之,數入為害,公出盧龍,塹山堙谷五百里。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大遼水》
【第5句】:一掌堙江[yī zhǎng yīn jiāng]
【解釋】堙:堵塞。用一只手要堵住大江河水的泛濫。比喻自不量力。
【出處】《后漢書·張儉傳》:“然儉以區區一掌,而欲獨堙江河,終嬰疾甚之亂,多見其不知量也。”
【第6句】:日堙月塞[rì yīn yuè sāi]
【解釋】一天天堵塞,不通暢。
【出處】梁啟超《〈史記·貨殖列傳〉今義》:“舉國尚儉,則舉國之地利日堙月塞,馴至窮蹙不可終日。東方諸國之瘠亡,蓋以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