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學《頑嚚之忍第六十六》譯文與賞析
頑嚚之忍第六十六
頑嚚之忍第六十六
心不則德義之經曰頑,口不道忠信之言曰嚚。頑嚚不友,是為兇人,其名渾敦,晉物丑類,宜投四裔,以御魑魅。唐虞之時,其民淳,為此為戒;秦漢之下,其俗澆,習此不為怪。
蓋兇人之性難以義制,其吠噬也,似犬而狾其抵觸也,如牛而角。待之以恕則亂,論之以理則叛,示之以弱則侮,懷之以恩則玩。當以禽獸而視之,不與之斗智角力,待其自陷于刑戮,若煙滅而爝息。我則行老子守柔之道,持顏子不輟之德。噫,可不忍歟!
【譯文】
心里不效法道德仁義的規矩稱為頑固,口里不說忠節信義的話稱為愚蠢。這種人不行仁義之事,和壞人為伍,大家都憎恨他們,視他們為“兇人”。如古代的渾敦、窮奇、梼杌、饕餮四個頑嚚之徒,他們都是惡物丑類之流,就應該讓他們這樣的人去邊遠偏僻的地方,抵御那些妖魔鬼怪。唐虞時期,民風非常淳樸,所以《尚書》中記載這些頑嚚之徒的行為,是用來警示人們要以此為戒;而秦漢之后,民風日下,壞人壞事陡增,人們也就對此習以為常了。
大概這些生來就愚頑不化的人,是很難用仁義禮法來進行約束的,就好比瘋狗咬人,犟牛撞人。以寬恕的態度對待他們,就會導致禍亂;給他們講道理,反而會招致反叛;向他們示弱,他們會更加欺侮人;對他們施以恩惠,他們卻不懂珍視。對于這樣的頑嚚之人,只能將其視為畜生,不與他們一般見識,不與他們斗智斗力,等待他們自取滅亡,猶如煙消火滅一樣。我們應該遵循老子的柔弱無為之道,學習顏子不斤斤計較的品德。唉!頑愚之人生性如此,他們最終只能是自取滅亡,何必與他們計較呢!
【評析】
孟子說:“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意思是說,得天下必先得民,得民必先得民心。頑嚚之徒往往用心險惡,總是信口雌黃,欺詐而狡猾。對于這樣的人,我們千萬不能大意,應盡早識破其廬山真面目,只有這樣才不會受到他們的欺騙和玩弄。
典例闡幽 頑嚚之徒,欺詐狡猾
在西漢末年平帝當政時,王莽已掌握大權,并有篡位之圖。當時漢平帝只有十幾歲,還沒有立皇后。王莽便想把自己的女兒配給平帝,當上皇后,以穩固自己的權勢。
一天,他向太后建議說:“皇帝即位已經三年了,還沒有立皇后,現在是操辦這件大事的時候了。”太后哪有不允之理。一時間,許多達官顯貴爭著把自己的女兒報到朝廷,王莽當然也不例外。然而王莽想到,報上來的女孩,有許多人比自己的女兒強,不耍花招,女兒未必能入選。于是他又去見太后,故作謙遜地說:“我無功無德,我的女兒也才貌平常,不敢與其他女子同時并舉。請下令不要讓我的女兒入選吧。”太后沒有看出王莽的用心,反而相信了他的“至誠”,馬上下詔:“安漢公(王莽的爵號)之女乃是我娘家女兒,不用入選了。”
王莽如果真是有意避讓,把自己的女兒撤回來就行了,但經他鼓動太后一下令,反而突出了他的女兒,引起了朝野的同情。每天都有上千人要求選王莽之女為皇后。朝中大臣也給說情,他們說:“安漢公德高望重,如今選立皇后,為什么單把安漢公的女兒排除在外?我們希望把安漢公之女立為皇后!”于是王莽又派人前去勸阻,結果是越勸阻說情的人越多。太后沒有辦法,只好同意王莽的女兒入選。
王莽抓住這個時機又假惺惺地說:“應該從所有被征招來的女子中,挑選最適合的人立為皇后。”朝中大臣們力爭說:“立安漢公之女為皇后,是人心所向。請不要再選別的女子干擾立后這件大事。”王莽看到自己的女兒被立為皇后已成定局,才沒有表示推辭。不久,王莽的女兒就當上了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