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事》以外的情懷
《花事》以外的情懷
夜,酒醉無眠,睡后又起。打開電腦,亂點一通,無意中點到當當網圖書一頁,大量的圖書盡收眼底。
醉酒的感覺飄飄忽忽的,還有點興奮,看到好書、好物、好衣服,購買欲就會膨脹到極點。然后,幾挑幾選,拍下了八本好書,其他暫且不提。雖然,沒有仔細看書的試讀及介紹,但是,比較相信幾個知名的出版社。文學類別,一般特別看好中華書局、商務印書館、線裝書局的圖書。工具書一般是上海辭書出版社,還有人民文學出版社。還喜歡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他們出版的圖書裝幀大氣,設計唯美,字里行間都透著美感,創意連連。有時候看好的圖書,找不到認定的出版社,也就不管哪里出版的了,一樣買回來。因此,購書癮就一點一點地養成了。在書店買書就不一樣了,首先要看出版社,其次要看書的紙張、排版、字體、墨香、裝幀、腰封等。在網上買書是第一次,只能憑感覺嘍!我寧愿相信人性的善良和商家的信譽。
首選的是網絡作家盧曉梅的《花事》。這本書源于在墨香博客里的文章,有很多網絡朋友,得到作者本人的簽名和吻痕的《花事》,他們的互動留言很是感人。選擇這本書,是因為題目之外的故事。另外一個原因,還是作者的朋友們對其書的讀后感言,使我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另外選了美女作家安意如的《世有桃花》《當時只道是平常》《人生若只如初見》三本書。雖然個別書有電子版,但是,喜歡手捧著紙質書來讀的感覺,那是不一樣的。再有就是文學工具書了。這次選書純屬酒后失眠神經質的效應,或者也是興趣使然。于是,選完圖書,下單,已經是深夜12點以后了。記得我是懷著滿足、愉悅的心情躺回床上睡覺的。
提起買書,總是會想起一個朋友。記得他曾寫過買書逸趣的文字。這個朋友已經很久沒有聯系了。曾經也有過心靈上的親密接觸,爾后便是天各一方。
或許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彼此匆匆的過客,相遇即是緣,相知很難得,而后要惜緣。相遇,相知,要看前生的緣深緣淺。都說前世五百次回眸換來今生一次擦肩而過,那么曾經那些有哭有笑的日子,是與前生有著不解之緣的。突然記起“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這是元好問《論詩三十首》中關于書的句子。
朋友喜歡讀書,喜歡買書,喜歡藏書。文筆異常出彩,筆風時而幽默風趣,時而濃墨寫意,時而憂郁,如同小女人受委屈的容顏,時而也像天上的烏云貼上大地的真實,時而豪放得要揮劍斬天下,劍氣如虹,豪情萬丈。他的佳作在當地很多報紙、報刊甚至大型晚會上,都留下精美的詩行,朗朗如潮的頌歌。他購買和收藏的書像一個小型圖書館,各種書籍都有。文學類別的書籍,國內外各大名著甚多。那裝幀、那扉頁、那質感、那校對、那字體、那墨香、那出版社,甚至那版本,都是國內屈指可數的。可謂是一個書的海洋,是充實智慧的寶藏。
朋友比較低調,是個孝子還特別幽默,他是個書癡。他的文字有一定的震懾力和影響力,功底可見一斑。從前他總說最幸福的事,就是從事最愛的文字工作,和靈魂分不開,這樣就體現了他存在的價值。實際上他把文字看作和他的生命一樣重要。字里行間感受著他對文字的執著和熱愛,讀他的詩句,如同春日里綠意盎然,夏日里一片清涼,秋日里斑斕絢麗,冬日里一縷陽光,讓你特別愉悅、特別清爽、特別憂傷、特別享受。不同的季節,感受不同風格的灑脫和憂郁。這時候想起這個朋友,他的幽默笑談,恍如昨日,似乎還在耳畔回響。他稱得上是我人生路上的導師,從他那里學到了很多知識,同時也感受到他深深的憂郁和熾熱的情懷。此時,只想問一聲,您在他鄉還好嗎?
盼了很久的書籍,終于在十月十一日上午和午后,陸續收到。首先是后拍的詩詞工具書先到了,正午吃飯時去郵局取的書。看到不是最先的《花事》,多少有點小失望。但是手里捧著詩詞的工具書,還是感覺蠻愉悅的。然后,第一感覺就是網上購物,真的很便捷,其次是收到書籍,帶給我簡單的快樂。郵購書籍的包裝簡單了點,個別處有折痕,有點兒心疼和遺憾。總感覺自己有點兒完美主義的強迫癥,想起閨蜜寧兒說我,親愛的,追求完美也是病。我總是笑呵呵得不以為然,在心里,我常常說,即便是病,也要病入膏肓。
下午的時候,另外幾本書也到了,是兒子幫我取回來的。看到沉甸甸的包裹,心里特別期待和興奮。有些迫不及待地打開包裝,小心翼翼地取出書來,立見開心的神情,骨子里的歡喜溢于言表。我想那時候我的臉上一定綻放出美麗的花。包裝完好無損,書的表面還有塑封,一點兒都沒有破損和折痕。看著這幾本書裝幀得這么浪漫唯美,墨香熏袖襲人,拿起書來就愛不釋手了。第二天出差,隨身帶上了盧曉梅的《花事》。這本給我無限期待的書籍,究竟有什么內容呢?為了那一點點神秘感和興奮,我沒有在網上瀏覽此書。
坐在車上捧著讓我期待很久的《花事》。開卷之時,未見花開,卻已經嗅到溢出來的花香了。封面上,黑色的“花事”書名,兩個粗體字盛開在枝頭下。紅色斑駁的樹葉,超強骨感的枝條,演繹著19種花開背后的花事,還有花事背后的精致女人,美麗、憂傷的傳奇故事。隨即是魂之短句“花事再濃烈,也終究會有凋謝的一天。只是那個時候,我們記得的是,要轟轟烈烈地盛放”。前勒口是作者的玉照、簡介和她的人生格言。靜默,閱讀,寫作,傾聽遠方和心靈的聲音,走向歲月,蒼茫含翠的路。封底上印著林白的詩歌《過程》“一月,你還沒有出現二月,你睡在隔壁……枝丫葉片間又生出一個聲音,你知道的,有時候,愛情不只是過程,還是一場花事”。后勒口的宋體字飄逸著墨香,撥弄著“東風識得老庭院,年來還發舊時花。筆淡淡,韻悠悠,滿目惆悵,都是流年影”的箏音。從書的裝幀上,已經感覺到作者的唯美,對出版書籍的審視,花事以外的溫暖,人心善好。
出門在外,就不是很有閑暇的心情專心讀書了。因此,花事以外的心情和故事,待在品讀后的日子里慢慢抒寫。
時值秋末,陽光,落葉,瑣碎的事,都依然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