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河夢斷何處
關河夢斷何處
陸游幼年經歷北宋末至南宋初的戰禍,對故土淪喪,人民涂炭,極感痛心。他曾參加科舉考試,因喜論恢復宋室,而遭秦檜罷黜。秦檜死后,方得出仕。乾道六年至淳熙五年他去四川做官,一度在宋金交界一帶參加軍旅生活。
宋寧宗嘉定二年,立秋不久,陸游就病倒了,而且病情越來越重。雖然最近兩年來,他經常生病,有時好些,有時嚴重些,反反復復了好多次;但是,前幾次的毛病都還比較輕,只要吃些藥,病勢就慢慢地好轉了。可是這次他有了一種不祥的感覺。
陸游一生抱恨的是看不到中原的收復,感嘆的是自己不能把敵人從中原驅逐出去。當他看到自己過去穿的貂皮軍服現在已積滿灰塵,更感到萬分的悲憤。
于是,往事又一幕幕地浮現在腦海中。
想起當年為了尋找建功立業的機會,自己單槍匹馬來到漢中,投身軍旅,去守衛前線最險要的地方。
往事如夢一般很快消失了。如今自己已是白發蒼蒼的老人了,鬢發早已斑白,而實現收復中原失地、徹底驅逐金兵的理想依然遙遙無期。
陸游一心想到前線殺敵報國,誰能料到自己將要老死在家鄉鏡湖邊的草房里了。想到這些,陸游不禁熱淚盈眶,萬千感慨涌上了心頭。于是,他取出筆、墨、紙、硯,慢慢地舒展開箋紙,把心中的一腔情感全都凝于筆端。
陸游提筆在手,游龍走蛇,一首《訴衷情》的詞便躍然素箋之上。原文為:
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
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
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此詞描寫了陸游一生中最值得懷念的一段歲月,在詞中,陸游回顧自己當年在梁州參軍,期望為恢復中原、報效祖國建功立業的往事,如今壯志未酬,卻已年老體衰,反映了作者晚年悲憤不已,念念不忘國事的愁苦心情。
上闋前兩句是當年作者在梁州參加對敵戰斗心情與生活的概述。他胸懷報國宏圖,單槍匹馬馳騁于萬里疆場,確實想創立一番不朽的業績。“覓封侯”不能單單理解為陸游渴望追求高官厚祿,因為在寫法上作者在這里暗用了班超投筆從戎的典故。班超投筆“以期封侯”,后來在西域立了大功,真的被封為“定遠侯”。
陸游這樣寫,說明當年他在梁州的時候,也曾有過像班超那樣報國的雄心壯志。可是,陸游的愿望并未變成現實,后兩句便是眼前生活的真實寫照:睡夢里仍然出現舊日戰斗生活的情景,說明作者雄心未已,睜眼看看眼前,“關河”毋庸說已經無影無蹤,當年的戰袍卻早就被塵土所封,滿目是凄涼慘淡的景象。
下闋緊承上闋,繼續抒發自己念念不忘國事,卻又已經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郁悶心情。“胡未滅”說明敵寇依然囂張;“鬢先秋”慨嘆自己已經無力報國;“淚空流”飽含作者的滿腔悲憤,也暗含著對被迫退隱的痛心。
結尾三句,蒼勁悲涼,寓意深刻。“誰料”二字感嘆自己被迫退隱,流露了對南宋統治集團不滿的情緒。
“心在天山,身老滄州”是年邁蒼蒼的陸游血與淚的凝聚,悲壯處見沉郁,憤懣卻不消沉。寫完這首《訴衷情》詞,陸游仿佛把全部氣力都用盡了。此后,他在病床上躺了一百多天,吃藥也不見什么效果,病情越來越重了。
這時,陸游已經是八十五歲的老人了,他知道自己這次的病是很難有好轉的希望了,但是對抗金收復失地的事業,還是念念不忘。
他想到,一個人總是要死的,對于死,他并不感到可怕。十年前,他曾經想到過死,而且寫出了“死前恨不見中原”的詩句。現在,當他想到中原還落在金兵的手中,自己一生立志恢復中原的理想已成泡影再也難以實現時,心中便感到萬分沉痛。
他想到中原的淪陷、朝廷的腐敗、人民的苦難,千萬種情緒像潮水般在腦海里翻騰。此外,他又想到參加進士考試,想到上馬殺敵,想到北山刺虎、江西遇水災,等等,這更加重了他的病情。
陸游病危的時候,左鄰右舍的鄉親和他的兒子,都含著熱淚,一起擁到他的床前。
可是,陸游并沒有絕望,他始終相信將來的中原定有一天是能夠收復的,特別是當他想到從前抗金名將宗澤臨死時,還大呼三聲“渡河!”
這時,陸游的眼神已失去了光彩,口中不停地喘著粗氣,看上去已不能說話了。可是,當他看到前來的眾鄉親和自己的兒子時,忽然又振作了起來,把眼睛睜得大大的。
陸游吃力地點了點頭,要兒子站到他身邊來,當兒子一走到近前,他就緊緊地握住兒子的手說:“如果大軍收復了失地,到統一中原的那一天,咱們家里舉行祭祀時,你們千萬不要忘記把勝利的消息告訴我啊!”
說完,陸游才慢慢地松開了手。可是,他還像是放心不下,很怕自己的兒子以后將他的這些話忘記了,于是他又要兒子取來紙和筆。
兒子遵命,將筆、墨、紙、硯放到陸游的面前。這時垂危的陸游,精神霎時振作了起來。他支撐著,慢慢地、顫巍巍地提起筆來,寫下了一首《示兒》詩:
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寫完這首詩,陸游緩緩地閉上了眼睛。一代大詩人,一位久經戰場的驍將,就這樣懷著念念不忘收復失地的悲憤,與世長辭了。陸游的現存詩作約九千三百首,數量之多,居中國古代詩人之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