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司徒(sītú)》姓起源
439 司徒(sītú)
439 司徒(sī tú)
【尋根溯源】
司徒復姓主要有兩種來源。一是源自姬姓,是舜帝的后代。堯帝為炎黃部落首領時,舜曾為堯時的司徒官,負責管理民眾、土地及教化等事情,職位相當于宰相。舜的后代子孫有的以其職官命姓,稱司徒氏。二是源自周代有司徒一職,擔任此職者,其子孫均可以以祖職官為氏。
【變遷分布】
早期在中原地區(qū)活動。漢唐之間,在河北擴展,并以趙郡(今河北省中部石家莊、趙縣、邯鄲市一帶)為郡望。宋代以來,司徒氏在河北、山西、云南等地均有分布。當今在廣東的平遠、開平有司徒氏聚族而居。
【名人薈萃】
司徒詡:五代后漢大臣。司徒詡,喜愛讀書,曾經做過項城縣官,得到精明能干的好名聲,后漢初期擔任了禮部侍郎的官職。周世宗即位后,留意雅樂,議欲考其正音,而詡為足疾病所苦,居多告假,遂命以本官至仕。
司徒映:唐代大臣。唐文宗即位,深知兩朝之弊,勵精求治,任司徒映為太常卿。出宮女3000余人,放五坊鷹犬,省冗食1200余人,政號清明。不料數年后,宦官弄權,鉤心斗角,奢侈浪費,腐敗回潮,文宗“仁而少斷,制之不得其術,遂成甘露之變”。司徒映目睹此情此景,毅然決定辭官還鄉(xiāng),不再在朝廷做不清明的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