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南懷瑾先生說:“真正的大孝子,不只孝順自己的父母,還要能孝順天下人的父母。”在南先生看來,天下人的父母都是自己的父母。這是他對孝經的理解——大孝行于天下。與此同時,南先生還說:“不要把自己的兒女看得那么重,天下的兒女都是你的兒女。”可見,南先生在對長輩保持“大孝”的同時還對晚輩保持著“大愛”。而南先生的這種“大孝”與“大愛”,恰恰與孟子所提倡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如出一轍。事實上,這是人生為人處世的極致,是我們完善自己人生必須懂得的大智慧。
我們說,家有大家,有小家。我們要創造溫馨的家庭,不僅要讓小家幸福,大家的和諧、快樂也是不容忽略的。若是我們都能如南先生所說的那樣,視天下人的父母為父母,視天下人的子女為子女,那么世上便會少許多令人寒心的事。比如,白發蒼蒼的老人被子女遺棄在街頭,迫于生計,老人不得不沿街行乞,或者沿街撿垃圾。又如,剛出生的女嬰被遺棄在街邊的某個角落里,無人過問,甚至被活活凍死。
有首歌唱道: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這也正是南先生提倡的“視天下人的父母為父母,視天下人的子女為子女”的原因和意義。擁有這樣的精神和態度的人,不僅能愛自己的小家,營造一個和諧、美滿的小家庭,還能對大家庭竭力回報和付出自己的愛,不斷溫暖身邊需要幫助的人。如果大家都能擁有這樣的心境,長期以來,大家的溫馨也便能實現了。
南老師始終都以對待自己的父母和子女的態度來對待別人的父母和子女。
眾所周知,南先生是金溫鐵路的催生者。若是沒有南先生在中間牽線搭橋,金溫鐵路的修建工作恐怕會被繼續擱置。
當年,浙江溫州市的市長劉錫榮了解到,出生于樂清的南先生,在國外有眾多學生,并且個個都很有本事。由于金溫鐵路一直苦于沒有足夠的資金,所以一再被迫停工。劉錫榮想通過南先生爭取海外投資。
為了成功說服南先生,劉錫榮特地請人用南母的頭發繡了南母的一幅畫像。當劉錫榮到香港與南先生會晤,把南母的畫像送給南先生的時候,南先生“撲通”一聲跪在畫像前。當他得知是用母親的頭發做成的之后,心中更為激動。
我們知道,南先生深受“父母在,不遠游”思想的影響。但是由于各種原因,他對父母一直未能親自盡孝。對此,他心中非常愧疚。當他看到那幅用母親的發絲做成的畫像的時候,南先生決定,要像對待母親一樣回報家鄉的父老鄉親,回報自己的故鄉。于是當場允諾要竭心盡力促成金溫鐵路的重建。
而對待他人的子女,南先生甚至要比對待自己的子女還要重視和用心。
古話說:“皇帝愛長子,百姓愛幺兒。”南先生也很偏愛自己的小兒子南國熙,但他對南國熙并沒有給予特殊的照顧。南國熙到大陸辦事,碰到麻煩,南先生也沒有利用自己的關系和影響力為南國熙掃除阻礙。相反,他一概不管,甚至不聞不問。南國熙要來見父親,也要同別人一樣得事先打電話預約,有時候,南先生客人太多,不便見面,南國熙想見父親,南先生也不讓他來。
一次,南先生的女兒帶著兩個外孫女從美國加州來看望父親,父女倆難得見一次面,但這次見面,南先生只同他們寒暄了幾句,便轉頭同身邊的學生聊了起來。學生覺得難得,便建議南先生帶他女兒和外孫女出去玩玩,順便照幾張相,留個紀念。但南先生沒有因為那是自己的女兒而冷落身邊的客人。
吃晚飯的時候,客人們都坐在正桌上吃飯,而大老遠趕來看望父親的女兒卻在另外一張小桌上吃飯。事后客人們既感到很慚愧,又很佩服南先生的為人。他“視天下子女為子女”,而對自己的子女甚至做得有些不近人情。但正是南先生平常對子女們的嚴格要求,才使得他的子女們個個都很獨立,并取得了自己的成就。
南先生經常勸告身邊的人,要堅持以“視天下人的父母為父母,視天下人的子女為子女”的態度對待別人的父母和子女,而與此同時,他也用切實的行動為身邊的人樹立了榜樣,不斷影響著身邊的人。
毋庸置疑,這是營造家庭之溫馨的至高品行。生活中,我們要想獲得“有老可養,有小可教”的幸福,就應該像南先生學習,“視天下人的父母為父母,視天下人的子女為子女”,這樣一來,我們不僅能營造小家之溫馨,更能為創造大家之溫馨貢獻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