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雪梨真傳奇》陳穎華散文賞析
去年閩北編輯“閩北名特產專輯”,我負責收集政和名特產相關資料。提起家鄉的特產讓我感到很是自豪,有全國馳名商標“政和功夫茶”和省著名商標“白豪銀針(貢茶)、天井洋雪梨(貢梨)、東平高粱酒、東平醬油、楊梅、錐栗”等數十個。而聞名遐邇的“天井洋雪梨”產于楊源鄉樓下村天井洋自然村。據《政和縣志》載:嘉慶年間始栽。天井洋雪梨,個大味最甘美,重達三斤。《南平名產錄》載:天井洋大雪梨皮薄肉厚,汁多甘甜如蜜,具有香味,果肉脆嫩,肉色晶瑩。在全省梨子品質考核中被評為上品,乃為果中珍品也。
天井洋雪梨,樹形呈圓錐狀,樹干高大。夏初開花五瓣,色白如雪,大而圓,梨個大,外形似葫蘆,皮薄呈綠褐色,重陽節后成熟可摘。每個重達1公斤以上,曾發現過最大的單果重達3.7斤,令人叫絕。其果肉很脆嫩,且汁多甘甜如蜜,被視為果中珍品,是饋贈親友的佳品。筆者三十年前曾慕名采訪過天井洋雪梨,看到家家戶戶房前屋后、菜地都種上五六棵雪梨,已碩果累累,不禁贊賞。實地考察得知,種梨是該村群眾的傳統最愛,人人都對雪梨懷有很深的情結。我深入幾家采訪,對其栽培歷史、地域氣候、種植規模、嫁接管護、揚花成熟、品質口感等特征有所了解。村民還盛情送我兩個重三斤的雪梨,我帶回去與同事們分享,大家無不稱好。爾后我撰寫新聞特稿發《中國新聞》與《福建日報》刊登,引來專家前來探訪考察。
天井洋雪梨擁有如此優良的品質,與當地自然環境及人為保護息息相關。天井洋雪梨唯天井洋一處獨有小氣候,移栽本村僅隔條河的兩百米之外的地里,個雖相似,單果也大,但味道差多,口感更是比不上,所以推廣極難。這里平均海拔800米以上,群山綿綿,巖種復雜,溪流曲折。境內氣候冬冷夏涼,最高氣溫34.7℃,最低氣溫——12.2℃,年平均氣溫14.7℃,晝夜溫差大,具有典型的“南原北國”氣候特點。天井洋村坐落在山腳下,四周高山,唯有這塊小平原,村前是條清澈的小溪流,地理環境獨特,還有泗水落洋的沙井地,村中肥水匯入天井洋,有足夠的水分和養分,才造就了如此甘甜的天井洋雪梨。
每當陽春四月,村頭村尾處處盛開一片片潔白高雅的雪梨花,煞是靚亮,吸引四面八方的游人及省內外作家、攝影家、美術家和旅游愛好者前來采風,整個村子好不熱鬧。而金秋時節,來這里看梨買梨的人也多了起來,看到眼前個個碩大的雪梨從樹上摘下來,無不叫奇。由于雪梨個大,怕枝條受力過重掉下來而粉碎,所以天井洋人自古以來就采用當地的棕片包裹梨,既有陽光曬又透氣,保護其生長,也防止蜜蜂叮和其他蟲害破壞。如今有了專用紙袋包裹,更有效保護了梨的生長直至成熟。前年,全村三百多棵雪梨獲得了豐收,單果重達三斤三兩,單株最高產量達五百七十多公斤。
雪梨是個好東西,肉甜味美可入藥??芍物L熱、潤肺、涼心、消痰、降火、解毒,又有降低血壓、養陰清熱的效果,具生津潤燥、清熱化痰、養血生肌之功效。是人見人愛的佳果、神果。
相傳明朝時,天井洋出了個倪太監,奉皇帝圣旨《欽差太監忠孝令》回家祭祖,回朝時帶上十三歲的神童陳桓進京,還捎上脆嫩、甜似蜂蜜的天井洋雪梨進貢皇帝,皇帝品嘗后大為贊賞。后來陳桓進士及第,喜訊傳到家鄉,人們奔走相告,都說是陳桓托家鄉雪梨的福榮登進士的,雪梨為“貢梨”由此揚名。數百年來,雪梨受到了家鄉人的特別保護。1959年北京舉辦“首屆全國農產品展覽會”, 天井洋雪梨(個重三斤七兩)在展覽會亮相,轟動一時,受到與會者的贊賞:全國上百種梨,如此大的雪梨實屬罕見稀有。從此,天井洋雪梨聞名天下。有位詩人是這樣贊美雪梨的:“洞宮盆地天井洋,白雪大梨味可佳。桃園試驗朝貢品,江南梨園第一家”。
近年來,楊源鄉政府高度重視雪梨的種植與保護工作,幫扶村民規范種植,加強剪枝、嫁接管理,樹立品牌意識,實現提質增效。村委主任陳孝鳳信心滿滿地說:我們全村人對大雪梨懷有很深的感情,家家戶戶都有種雪梨的好傳統,雪梨也給全村人帶來吉祥和好運。祖先留下的佳果我們要保護好,發展好,發揚光大。村里已征地十多畝,兩年內建成 “貢梨園”,既能保持天井洋雪梨的品質特色,又能為游人們提供一個賞梨花的最佳之處。在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活動中,該村既保護歷史傳統雪梨的優良品種,又有新的發展,以推動高山區特色果品的發展,使雪梨這個祖先留下的好東西繼續造福百姓。這是楊源鄉擦亮了“天井洋雪梨之鄉”名片的做法,值得肯定。
評價一個地方好不好,一看當地的歷史文化積淀、教育與衛生水平、歷史名人及各類人才,二看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和各類名特優產品,三看生態環境的保護與發展、人居環境改善、民眾生活幸福指數。而家鄉政和山青水秀,生態環境優美,還有佛子山、洞宮山等國家級、省級風景名勝區以及如此多的國家級、省級名特優產品,可謂是天地造化民有福,值得全縣人民驕傲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