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功《回憶“杭州座談會”》

雕龍文庫 分享 時間: 收藏本文

陳建功《回憶“杭州座談會”》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發軔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新時期文學”,似乎又到了一個轉折點。或者說,無論是創作者還是評論家,都感覺到中國文學界正悄然發生著一些變化,萌生著一些新的因素。從這個角度來說,1984年年底在杭州展開的那場青年作家與評論家的對話,是應運而生的。《新時期文學:回顧與前瞻》——會議的議題是平實的,卻提供了話題紛呈的可能。然而會議的成功似乎還不能僅僅歸結于議題上。那個時代的文學,還保持著激情——作家評論家們都秉持著升華民族情感和豐富民族審美經驗的“己任”,還洋溢著剛剛被釋放出來的個性化的豪邁。那日子,頗有點建安時代的氣氛,人人都有股子“抱玉握珠”的自信。當然,我那幾天倒是沒精打采的——從會議開始,就捂著肚子,一邊為李陀吳亮們新見迭出擊節而嘆,一邊被不爭氣的腸胃炎所困擾。與會的青年作家和評論家多是當時文場的猛將,幾乎每個人對創作的動向都是敏感的,開會前似乎也凝聚了太多的思想能量,所以各個才情迸發宏論滔滔,比如關于小說敘事的“多樣化”問題、文學批評的傳統與創新問題、“語言”問題、現代主義問題,等等。三十年后,仍見有研究者提及這次座談,認為它對1985年以后的文學創作和批評,影響巨大。甚至有論者認為,此后一個新的文學流派的出現——“尋根文學”,正是得益于它的“催生”。

作為參會者之一,說是“躬逢其盛”也好,“忝列其中”也罷,面對研究者的言說,都只有洗耳恭聽的份兒。不過,在我看來,一個階段的文學轉折或取得突破性成果,是因為文學發展到了那兒,作家的情感和思考聚積到了那兒,當然,時代的火花也迸發到了那兒……因果關系或許是有的,但“因”并不單純而絕對。當然,這次“回顧與前瞻”對文學的發展有所助力,無論大小,確不應湮滅。一群思想和才情都屬活躍的人聚集一處,發出真誠而有趣的聲音,喚醒同仁乃至更多的人解讀生活、思考文學,對創作的走向,題旨和審美的開拓,有所推動,是值得贊賞的。我對這次會議也有很深的印象。首先是它直面文學實際的坦誠,不管提到什么作品,是稱許還是批評,都無須顧及什么情面,也無須左顧右盼,而是專注于作品為文學發展提供的可能和啟示。這種討論的氣氛,現在已難得一見。其次我還贊賞它的平等。不管是創作者還是批評者,不管是新秀還是前輩,更不管是為官還是為文,大家尊重每一位言說者的看法,就算某位言語激烈見解偏頗,也不見誰“扣帽子”、“打棍子”、“上綱上線”,頂多了,有人有點兒“不敢茍同”的微笑,最終,還是有所啟示的欣然。我至今還記得當年茹志鵑李子云等幾位前輩傾聽的神態,那神態被永遠定格于1984年歲末的晨光里,告訴我們那個時代做文學,實在是一件輕松而愉快的事情。

我記得輪到我不得不發言時,會議已近尾聲了。大家談得昏天黑地,也顧不上一直捂著肚子躲在角落的些小吾曹。到了最后一天的清早,(黃)子平兄送來了兩包“保濟丸”。那兩袋藥丸果然神奇,驅妖降魔般使我的肚痛了無蹤影。這才覺得“捂了幾天肚子,屁都不放一個”,殊為不妥。當然,發言在心里也是醞釀了很久的。想說的是,變革的時代,一切都在劇變。作為一個作家,在生活方式、思考方式和表達方式上求變,迫在眉睫。當著滿堂的文學理論家,我覺得用口語化來表述似乎更好些。于是在發言時就改成了現在所見到的——“我別無他念,就是在琢磨‘換一個活法兒,換一個想法兒,換一個寫法兒’。”我沒想到30年后還有人會回望一下這次會議,更沒想到有人會注意到這三個“換”,這便成了最近湖南一家文學理論和批評雜志約稿的話題。約稿者稱:“這喊出了一個作家力圖契合文學發展內在要求的呼聲。”又說它可為重讀“尋根文學”提供一些背景,對當下文學的發展提供一些啟發。

還是說過的那句話,那個發言不過是個人在面對轉折時的一點兒心得。當然我可以證明的是,當年那些“尋根文學”的代表性作家們,在80年代中期所開始的創作,的確是有著理論的自覺和文化之思考的。那種“自覺”和“思考”,從他們當年的文章里,可以一覽無余。

那么,回顧一下我當年的心態。

“換一個活法兒”,其時是大多數中國人“走進新時代”的念想。“活法兒”一說,是那時時髦的“北京話”,之所以時髦,應可看出澎湃其間的“走異路,尋他鄉”的人生渴望。同樣,關于“活法兒”的思考,對于一個作家來說,更為峻切。經過新時期文學的崛起,過去年月的遭遇和感受,已經寫過不少,但面對新的現實,作家們大都有人物積累情感捉襟見肘的危機感。就我個人的感受而言,海明威所譏諷過紐約作家的一段話是刻骨銘心的。他說,紐約作家們不過是試管里的蚯蚓,他們只知道互相吸吮著別人身上的養分,其實已經失去了廣袤的空間。(大意)“換一種活法兒”,傳遞的就是作家對“現有的”生活方式甚至是“生存方式”的某種危機感,表達了對新的情感資源的渴望 。

“換一個想法兒”,其實是對思維角度和思想資源的期待。就拿新時期文學來說。我們經歷了“傷痕文學”和“反思文學”,到了80年代中期,仍使文學停留在一般的悲情訴說和社會批判層面,是不是過于膚淺?文學能不能向歷史的、民俗的風貌和心理的深層結構開掘?再者,文學是不是應該而且可以為民族審美經驗的豐富與提升有所貢獻?若可以,到哪里去尋找、借鑒,如何進行嘗試?……當然,社會生活以及創作實踐向作家們提出的問題是多向度的,也還不僅止于文學本身。而思考方式的更新,又與形象思維相交集,很難一言以蔽之。不過,思想的匱乏的確是令當時文學界焦慮的話題。當年讀到前蘇聯文學理論家赫拉普欽科《作家的創作個性與文學的發展》一書,他指出,我們總是指責蘇聯作家們沒有生活,其實他們最致命的問題是——沒有思想。我得承認此話使我有振聾發聵之感,“換一個想法兒”之說,得益于他的啟示。文學發展的實踐也證明,思考方式的更新和創新,為文學新境界的開辟奠定了基礎。如前所述,“尋根文學”的產生和發展,就是典型的范例。尋根文學,從其醞釀之日就是有著非常明確的理論自覺,要突破悲情訴說和社會批判層面,使文學向更廣闊、更具深度的領域走出的堅實一步。在敘事美學方面,尋根文學對民間文化精華的擷取、海外文化的借鑒也有諸多自覺的嘗試,其成果也是有目共睹的。

最后,“換一個寫法兒”。其實指的就是作家“創新”和“變法”的自覺。20世紀80年代中期,傳統的“典型化”的創作手法已經受到挑戰(盡管時至今日,有資格進入我們的“典型畫廊”里面的人物,依然寥寥可數。)“各式各樣的小說”(李陀語)和形形色色的流派嘗試,已經登上當代文學的舞臺。文學既是創作,沖破陳舊僵化的藩籬,大膽運用新鮮生動的語言,根據所欲言所欲訴,尋找最美的表達方式,自是題中應有之義。這非但不是對傳統的拋棄,而是對我們民族審美經驗的豐富與提升。“換一個寫法兒”,其實就是為了傳遞這種藝術變法的理念,并不是要趕時髦。當然,隨著中國作家創作實踐的展開,對“換一個寫法兒”的思考早已愈發深化了。比如對傳統審美經驗的“顛覆”,如何和嘩眾取寵相揖別,真正展示藝術征服的魅力?對語言創新的追求,如何和佶屈聱牙相揖別,真正營造為中國讀者所傾倒的語言世界?對海外文化之優長的借鑒與汲取,如何與生吞活剝相揖別,化入中國個性的表達……不僅僅是理性的思考,就作家的創作實績來看,也已經豐富得多了。

30年舊話重提,還有啥用處?于我,不過是因為有文債追逼,又先有了命題,所以才蕩漾起舊事的漣漪罷了。當然,為專注于當代文學研究的朋友們,提供一點兒當年的思想痕跡,或不無助益。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在线一卡二卡一卡3卡4卡5| 国产成版人视频网站免费下|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污到下面流水的视频| 国产原创中文字幕| fc2成年免费共享视频18| 桃花直播下载免费观看| 又黄又刺激视频| 怡红院成人在线| 成人久久伊人精品伊人| 亚洲大成色www永久网址| 老师在办公室疯狂的肉我| 国产综合久久久久久|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子伦小说| 毛茸茸性XXXX毛茸茸毛茸茸|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99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久五月天| 日韩欧美在线不卡| 俺去俺也在线www色官网| 高清一级毛片免免费看| 天天爽夜夜爽夜夜爽精品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不卡| 狠狠色综合一区二区| 国产午夜在线观看| 91探花视频在线观看| 成年免费大片黄在线观看下载 | 精品一区狼人国产在线| 国产欧美另类久久精品蜜芽| va亚洲va欧美va国产综合| 日韩午夜高清福利片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在线观看视频| 色妞色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99亚洲网美利坚合众国| 欧美人善交videosg| 免费无码不卡视频在线观看| 香港黄色碟片黄色碟片| 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一级做a免费视频观看网站| 日韩免费毛片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