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文江
【介紹】:
字在君,江蘇泰興人。中國馬赫主義哲學的代表人物之一。1904年去英國留學,兩年后考入劍橋大學。1908年又考入格拉斯哥大學,學習動物學與地質學。1911年回國后,清政府賞給他“格致科進士”。1913年去北京就任北洋政府工商部礦政司地質科長。1922年與胡適一起辦起《努力周報》,大力鼓吹“好人政府”的改良主義主張。1926年軍閥孫傳芳為討好帝國主義與籠絡江浙資產階級,設立了淞滬商埠督辦公署,委任丁為總辦。1931年秋,北京大學校長蔣夢麟聘他為地質系研究教授。同年10月,丁與胡適應召到南京見蔣介石。次年5月又與胡適、蔣廷黻、傅斯年等創辦《獨立評論》,積極為蔣介石的法西斯統治和賣國投降政策效勞,惡毒攻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共產黨。1934年6月,丁文江辭去北京大學教授職務,接任國民黨中央研究院總干事。1936年死于湖南。
在哲學上,丁文江極力鼓吹馬赫主義的感覺復合論,他說:“我們之所謂物質,大多數是許多記存的覺官感觸,加了一點直接覺官感觸。假如我們的覺官的組織是另外一個樣子的,我們所謂物一定也隨之而變-譬如在色盲的人眼睛里頭薔薇花是綠的。所以冒根在他的《動物生活與聰明》那部書里邊叫外界的物體為‘思構’。”(《玄學與科學》)把物質說成是許多記存覺官感觸與一些直接覺官感觸的相加,這與馬赫把物體說成是感覺的復合,簡直是如出一轍。在丁文江看來。物質不具有客觀實在性,它是依靠人的感覺而存在的,因此他引用摩爾根的話,把物體叫做“思構”,即物體是由思想構成的,顯然這是十分錯誤的。
在認識論方面,丁文江公然宣稱自己是一個不可知論者。他極力吹捧杜威、馬赫等人的不可知主義,認為“他們以覺官感觸為我們知道物體唯一的方法,物體的概念為心理上的現象。覺官感觸的外界,自覺的后面,有沒有物,物體本質是什么東西,他們都認為不知,應該存而不論,所以說是存疑。他們是玄學家最大的敵人,因為玄學家吃飯的家伙,就是存疑唯心論者所認為不可知的,存而不論的,離心理而獨立的本體。”(《玄學與科學》)這無非是說,我的感覺是最真實最可靠的存在,人們的任務就是認識“覺官感觸”。離心理而獨立的客觀世界及其規律是不可認識的,只能是存而不論,這就否認了認識的確實性,不承認客觀真理,陷入了不可知論的歧途中。
丁文江的主要哲學著作有:《玄學與科學》、《玄學與科學——答張君勱》、《玄學與科學的討論的余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