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政全書》主要講了什么內容
《農政全書》主要講了什么內容
《農政全書》由明朝著名數學家和農學家徐光啟編著,該書對我國的農業發展有非常深遠的影響。它涵蓋的范圍十分廣泛,古代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經驗的方方面面在書中都有詳細的記載,治國治民的“農政”思想一直貫穿整部作品,這也是《農政全書》和其他大型農書的主要區別。其他的大型農書,比如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雖然中心思想是農本觀念,但偏重于敘述農業生產技術知識,屬于一本純技術性的農書。
《農政全書》的內容大體可以分為農政措施和農業技術兩個部分。其中,全書的綱領是農政措施,而農業技術是實現農政措施的技術保障。因此,像開墾、水利、荒政這樣一些不同尋常的內容都會出現在《農政全書》中,而且占了很多篇幅,這在其他大型農書中是非常罕見的。如“荒政”一類,北魏《齊民要術》中談到了一兩種預備饑荒的作物,元代王禎的《農書》中開始出現“備荒論”,但是不足2000字,不能和《農政全書》相提并論。《農政全書》將“荒政”作為一目多達18卷,位于全書第一目。徐光啟綜合敘述了歷代的備荒政策,并且詳細分析了救災措施的利弊等諸多方面,最后還附上了草木野菜等414種可以充饑的植物。
徐光啟為了寫作《農政全書》可謂嘔心瀝血,先后兩次親自種植農作物,并不斷搜集和整理資料。后來,在朝廷的委托下,長時間忙于修訂歷書,以致《農政全書》始終無法最終定稿。不久之后,徐光啟逝世,《農政全書》由他的門人陳子龍等人負責修訂,于崇禎十二年,即公元1639年刻板付印,并定名為《農政全書》。不過,那時是戰事混亂時期,這部偉大的著作并未受到人們的關注。清朝建立之后,這部書受到統治者的重視,多次讓大臣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