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藝美學要略·論著·《人間詞話》
中國文藝美學要略·論著·《人間詞話》
是王國維繼《紅樓夢評論》之后,又一部文學批評的代表作,寫作于1908年至1909年。以詞為主要的批評對象(也涉及到詩乃至小說),對自唐五代至宋詞的形成、發展,以及重要的詞家、作品的風格、流派、歷史地位等方面,進行了較為系統的分析、比較、評價。 《人間詞話》是以意境思想為基本內容,大致可區分為兩大部分:一是總論意境范疇;二是以意境為基本標準,具體批評作家作品。
“意境說”,在中國源遠流長,王國維是這一學說的集大成者。他通過對中國詩詞的具體批評,對文學進行了本質分析,豐富了意境的理論,并把意境提高到具有普遍意義的美學范疇。他認為構成文學有兩個“原質” (即基本原素):一是景,一是情。情與景達到一定條件即“真景物、真感情者”,并且結成一定的關系即二者交融為一,便成了意境——美。他說: “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寫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詞脫口而出,無矯揉妝束之態。”在批評元曲時說得更明確: “何以謂之有意境?曰:寫情則沁人心脾,寫景則在人耳目,述事則如其口出也。”情在我,景在物,物我不分,這正是審美自由狀態,即意境美使人產生的美感愉悅。王國維認為,我與物或意與境是密不可分的, “二者常互相錯綜,能有所偏重,而不能有所偏廢也”。由于物我關系的偏重而有“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的區分;由于有“理想與寫實二派之由分”,因而才有“造境”與“寫境”的不同。
意境是美的集中表現,又是文藝批評的根本標準, “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無大誤也”。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正是以此標準具體批評了中國古代詩詞作品和詩人作家。并且把這種批評后來又擴大到戲曲文學、書、畫等領域,使意境成為文學藝術普遍適用的美學范疇。
《人間詞話》以意境為中心觀點,把中國古代許多審美觀念、范疇如神、韻、巧、 妙、風格、氣象、格調、韻律等等,與意境聯系起來加以討論,并且從背反方面提出了“隔”、 “代”、游詞、 隸事、濫用典等問題,認為這些都會削弱甚至破壞意境美的創造。
《人間詞話》是運用中國傳統的評點方法寫成的,語言精煉、畫龍點睛,內容很豐富。但缺乏邏輯性、系統性,對意境范疇等都沒有作出科學的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