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清
【介紹】:
廣西桂平人,自幼失去父母,生活顛沛流離,靠燒炭打鐵為生,曾一度浪跡江湖,交結了許多江湖豪客,因而閱歷較多,富于謀略。1844年馮云山到紫荊山區傳教,見他“很不平凡”,便吸收他參加拜上帝會,很快成為骨干。1848年初,馮云山被惡霸地主逮捕,洪秀全回廣東設法營救,一時群龍無首,會眾發生動搖,楊秀清假托“天父下凡”附體,傳言群眾,穩定了軍心。洪秀全回廣西后,承認這一事實,從此取得了“代天父傳言”的大權。1850年底,金田起義前夕,洪秀全在平南縣花州山人村被清軍包圍,楊秀清派兵救援,大敗清軍,救出洪秀全迎至金田。1851年1月11日金田起義任中軍主將,3月封左輔正軍師。12月在永安封為東王、九千歲,節制西、南、北、翼諸王,掌握了太平天國的軍政大權。太平天國早期諭檄,如1852年發布的《奉天討胡檄布四方諭》、《救一切天生天養中國人民諭》、《奉天誅妖救世安民諭》三篇檄文均由東王楊秀清與西王蕭朝貴會銜發布。太平軍進入湖南后,許多人不愿離開廣西,楊秀清堅決主張“直前沖擊,專意金陵”。他說“已騎虎矣,豈容復有顧戀!”說服眾人揮師北上。1853年3月20日攻克南京,楊秀清主張在此建都,取得洪秀全同意,改稱天京。楊秀清的東王府,成為實際管理國家事務的行政機關,一切重大事務都先報楊秀清裁定,然后奏洪秀全旨準執行。在楊秀清的主持下,太平天國在天京城內施行了一整套新的制度:分別男營女營,各種手工業者“歸行”生產,廢除商業、實行圣庫制度,并提出“照舊交糧納稅”的政策,在太平天國管轄區內施行。對外采取獨立自主外交原則,在《東王楊秀清答復英人三十一條并責問五十條誥諭》中表示,歡迎正常貿易往來,但禁止鴉片,通商者要遵守中國法令。在軍事方面,派兵北伐、西征,籌劃布置了天京破圍戰,先后擊破江北、江南大營。天京解圍后開始居功驕傲,1856年8月,逼洪秀全封他為“萬歲”,引起領導集團內部矛盾的激化,洪秀全密詔韋昌輝、石達開回京,9月2日,為韋昌輝所殺。楊秀清是太平天國前期杰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他的被害給太平天國革命事業造成無法彌補的巨大損失,為了悼念楊秀清,后來,洪秀全把9月2日定為“東王升天日”。可參看蘇雙碧:《楊秀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