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經》是誰寫的
《孝經》是誰寫的
《孝經》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倫理學著作。它以孝為中心,非常集中地闡述了儒家的倫理思想。它認為,“孝”是由天定的,是天經地義的,“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人之行也。”《孝經》還指出,孝是所有德行的根本,是評判一個人道德的重要標準。國君可以用孝治理國家,臣民則可以用孝來立身和持家。在《孝經》中,第一次將“孝”與“忠君”結合起來,認為“忠”是“孝”的發展和擴大,是愚忠思想的重要來源。
《孝經》還對“孝”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和方法。它認為,人的一生應當是“孝”的一生,“孝”應該貫穿于人的所有行為之中,孝順的開始是“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終點是“立身行道,揚名于后世,孝經鼎以顯父母”。它還將道德規范和刑罰聯系起來,所謂“五刑之屬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主張利用國家法律的權威,維護尊卑秩序。
在唐代,《孝經》被尊為經書,唐玄宗李隆基曾親自為之作注,且一直流傳至今。到了南宋,《孝經》被列為《十三經》之一。此后受到歷代統治者的極度重視,對于維護社會的倫理綱常起到過很重要的作用。
關于它的作者,相傳是孔子。到了南宋,有人開始對此表示懷疑。古籍浩如煙海,很多未能保留下來,所以現在難以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