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美學基本理論·美學研究對象
文藝美學基本理論·美學研究對象
任何學科的界定都依賴于研究對象的確定。美學研究對象問題歷來存在著各種爭論,或者認為美學應以美為研究中心,或者認為美學應以藝術為研究中心。我們認為,美學是從現實美、美感和藝術三方面去全面研究人對現實審美關系的學科。
在長期社會歷史實踐中,人類同客觀現實、人類自身形成了各種性質的聯系。這種聯系稱之為關系。馬克思說:“凡是一種關系存在著的地方,這種關系對于我是存在著的;動物對于什么東西都沒有關系。”人與動物不同,前者是作為關系存在著的,從不同角度和不同層次來說,這種關系是多方面的,但總的來說是物質關系和精神關系。精神關系又可分為認識關系、倫理關系和審美關系。認識關系揭示主觀與客觀、認識與實踐的辯證發展過程,它是運用概念的普遍形式,把握事物的本質,達到對真理的認識,這是真;倫理關系揭示的是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一般道德準則。人類實踐活動總是在追求合目的性,并以它為標準來衡量人類實踐的成敗與人生的意義,其核心是善。審美關系是以情感為中介,從審美角度提出的一種關系。它不要求在對象中直接實現自身,而要求從對象中直接觀照自身。所以,在這種審美活動中,人對現實的把握,不是弄清真假和區分善惡的問題,而是在前兩者的基礎上辨別美丑,怡情悅性的問題。列寧在批評布哈林,說明事物具有多種關系和屬性時,舉了玻璃杯的例子。他說:玻璃杯不僅是個飲具,而且“具有許許多多其他的屬性、特質、方面以及同整個外界的相互關系和‘中介’。玻璃杯可以用來壓紙,可以用來捉到蝴蝶。玻璃杯可以作為帶有雕刻或圖畫的藝術品。”這里列舉的玻璃杯的多種方面,顯示了人與玻璃杯之間形成的多種關系,從而構成不同學科的研究對象。比如我們如何反映它,規定它的屬性,這是認識關系;它可以盛水,作投擲工具,表現為實用功利,對人來說是一種善;它又可以作為“帶有雕刻或圖畫的藝術品”,優美的造型可以給我們帶來審美愉悅,構成審美關系。
人對現實的審美關系是在社會實踐中形成的,因為美是社會實踐的產物。這種審美關系在社會實踐中得到全面發展,在客觀方面形成了客觀世界的美,在主觀方面產生了人的審美意識,藝術則是審美意識的最高物化形態,集中體現著現實美。這三方面構成美學研究對象和主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