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審案為何要用“驚堂木”
古代審案為何要用“驚堂木”
驚堂木是一塊長方形的硬木,也叫醒木、界方、撫尺、氣拍。驚堂木有棱有角,使用時需用中間的手指夾住,輕輕抬起在半空稍等片刻后再急落直下。古時官員審案使用驚堂木在嚴肅法堂壯大官威的同時對犯人也起到了一定的震懾作用。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驚堂木就已經出現,如《國語·越語》中記載:“驚堂木,長六寸,闊五寸,厚二寸又八,添堂威是也。”唐代之前為了使用方便將“驚堂木”的頂面做成弧形,但上面并沒有圖案。唐太宗時期,有龍、虎、獅子等動物圖案出現在驚堂木上。宋代驚堂木形制統一,一律雕刻成張牙舞爪的臥龍模樣,十分威武。此后,各朝代驚堂木多為龍形,只是稍有差異,如明代龍形肥大,清代龍形瘦小,看起來就像一條小蛇。
驚堂木的選材非常講究,多采用像檀木、酸枝、黃花梨、雞翅木、黃楊木等高檔紅木,這種木料質地堅硬,紋理細膩,敲擊桌案時聲音十分響亮。在北方,也有人用桑、棗、黑槐木制作驚堂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