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向論憂德不憂貧》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叔向論憂德不憂貧
【原文】
叔向見韓宣子,宣子憂貧,叔向賀之,宣子曰:“吾有卿之名,而無其實(shí),無以從二三子,吾是以憂,子賀我何故?”對曰:“昔欒武子無一卒之田[1],其宮不備其宗器[2],宣其德行,順其憲則,使越于諸侯,諸侯親之,戎狄懷之,以正晉國,行刑不疚,以免于難。及桓子驕泰奢侈[3],貪欲無藝,略則行志,假貸居賄,宜及于難,而賴武之德[4],以沒其身。及懷子改桓之行[5],而修武之德,可以免于難,而離桓之罪,以亡于楚。夫郤昭子[6],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軍,恃其富寵,以泰于國,其身尸于朝,其宗滅于絳。不然,夫八郤,五大夫三卿,其寵大矣,一朝而滅,莫之哀也,唯無德也。今吾子有欒武子之貧,吾以為能其德矣,是以賀。若不憂德之不建,而患貨之不足,將吊不暇,何賀之有?”宣子拜稽首焉,曰:“起也將亡,賴子存之,非起也敢專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賜。”
【注釋】
[1]欒武子:即欒書,晉國的上卿。
[2]宗器:祭祀用的禮器。
[3]桓子:欒桓子,欒書的兒子欒黡。
[4]武:指欒武子。
[5]懷子:欒懷子,欒黡的兒子欒盈。
[6]郤(xì)昭子:即郤至,晉國的卿。
【譯文】
叔向去拜見韓宣子,宣子正為自己貧困而憂愁,叔向反而祝賀他。韓宣子說:“我空有正卿的虛名,卻沒有正卿實(shí)際應(yīng)有的財產(chǎn),簡直無法與卿大夫們交際往來,我正因此發(fā)愁,而你卻祝賀我,是什么緣故呢?”叔向回答說:“從前欒武子沒有百頃的田產(chǎn),家里置備不齊祭祀的禮器,可是他能宣揚(yáng)德行,遵循法制,而使自己的好名聲傳播到各諸侯國,諸侯都親近他,戎、狄等外族都能歸向他,他依靠這些匡正而強(qiáng)盛了晉國,而且執(zhí)行的法令沒有弊病,所以避免了災(zāi)難。傳到他兒子桓子卻驕傲奢侈,貪得無厭,忽視法令任意妄為,借貸牟利,囤積財物,這很容易就遭到禍難,但他依賴了他父親欒武子的余德,才得以善終。到了懷子輔政之時,改變了桓子的不法行為,繼而發(fā)揚(yáng)武子的美德,本可以憑此免除禍難,但是受到他父親桓子罪惡的連累,所以只好逃亡到楚國去。再看那郤昭子,他的財富抵得上晉國王室的一半,他的家人在三軍將帥中占了一半,依仗著他的財富和君王的寵幸,在晉國以泰斗自居而驕橫跋扈。結(jié)果他自己被殺,陳尸示眾在朝野之上,他的宗族也在絳城被滅絕。不信你再看這些,那郤氏八人,有五個做大夫,三個做卿,他們受到的寵幸夠大了,然而一旦被消滅,沒有誰來為他們悲哀,就是因?yàn)樗麄儧]有德行啊。如今你像欒武子那樣清貧,我認(rèn)為您也能具備他的美德,所以向您道賀。如果您不去憂慮自己不能立德,而只去憂慮財物不足,恐怕我將為您擔(dān)憂都來不及,又有什么可祝賀的呢?”韓宣子聽后下拜叩頭,說:“我韓起將要滅亡之際,幸虧您保全了我,這不是我韓起一個人敢單獨(dú)承受的,恐怕從我的祖宗桓叔以下的子孫,都要感激您的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