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秧雞曲·宋杰》原文與賞析
宋杰
姑惡。姑何惡?圓者枘, 方者鑿,鑿方枘圓動輒錯,彼此心腸不自度。姑何惡,妾命薄!
秧雞的鳴聲猶如“姑惡”,姑指婆婆。因而被模擬為媳婦對婆婆的控訴之詞。
宋杰這首詩就是寫媳婦怨“姑惡”的。詩中把婆婆比作方的鑿孔,自己是圓的鑿柄,鑿枘不投,自然“動輒錯”。并指出形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是彼此心腸不通,婆媳之間自然牴牾矛盾了。媳婦恨姑惡,怨命薄,聽到秧雞的叫聲猶如代自已在呼喊。
象宋杰這樣寫姑惡的,還有宋棠的詩:“姑惡姑惡。三日新嫁娘,羹湯洗手作。低首進姑——不樂。錯錯錯。小姑房中工謠諑。吁嗟妾命薄。”這首詩從王建的《新嫁娘詞》化出。王建詩寫新媳婦小心謹慎:“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這里則設想新婦碰上了惡婆婆。新媳婦才進門,對婆婆不為不恭,她洗手作羹湯,“低首”進奉,結果姑仍不樂,原來是小姑兒在那里打了小報告。這首詩也訴說了媳婦的苦楚。秧雞的鳴聲“苦哇,苦哇”的叫,又可諧“苦苦”,則控訴對象就不限于“姑”了,可以有更廣闊的社會內容。邵長蘅詩:“苦苦。舊年鬻牛犁,今年典妻子,屋里無人淚沵沵。”顏景星詩:“苦苦。東媼生髭,西翁出乳。長吏頭為魚,使君化為虎。”前詩反映了農民在殘酷剝削下賣牛典妻的苦,后詩寫出了貪官污吏的荼毒,使人民一切都反常了的現實。秧雞的鳴叫只是一種自然聲,因了不同人具體遭遇有別,便模擬出它各種叫苦的內容。原來是禽聲似人聲“姑惡”,然后也就以人聲擬禽聲,寫出了這種“禽言”詩,別具了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