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嚴先生祠堂記》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范仲淹:嚴先生祠堂記
范仲淹
先生,光武之故人也,相尚以道。及帝握赤符,乘六龍,得圣人之時,臣妾億兆,天下孰加焉?惟先生以節(jié)高之。既而動星象,歸江湖,得圣人之清,泥涂軒冕,天下孰加焉?惟光武以禮下之。
在《蠱》之上九,眾方有為,而獨“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先生以之。在《屯》之初九,陽德方亨,而能“以貴下賤,大得民也”,光武以之。蓋先生之心,出乎日月之上;光武之量,包乎天地之外。微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微光武豈能遂先生之高哉?而使貪夫廉,懦夫立,是大有功于名教也。
仲淹來守是邦,始構(gòu)堂而奠焉,乃復(fù)為其后者四家,以奉祠事。又從而歌曰:云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fēng),山高水長。
范仲淹的《嚴先生祠堂記》,是他在嚴光的故鄉(xiāng)桐廬任職時所寫的名作。嚴光,東漢光武帝劉秀的故友,在劉秀奪取天下后,他變更姓名隱居不見。光武帝派人找到了他,叫他做諫議大夫。他不肯接受,又回富春山隱居,靠耕釣為生,是一位出名的大隱士。范仲淹到桐廬任不久,便為他建造了一座祠堂,并為祠堂撰寫了這篇“記”。
全文分為三段。第一段,作者先從嚴先生說起:“先生,光武之故也。”有了這一句作交代,以下一路便將光武帝與嚴光并列起來寫。“相尚以道”是總贊,說他們平時以道義互相推崇。接著分寫,先說:“及帝握赤符,乘六龍,得圣人之時,臣妾億兆,天下孰加焉?”這是寫劉秀即位稱帝。而嚴光呢?當(dāng)故人“臣妾億兆”之時,能“以節(jié)高之”。這就很自然地從光武寫到嚴光,足見轉(zhuǎn)折之妙。下面,“既而動星象,歸江湖,得圣人之清,泥涂軒冕,天下孰加焉?”這幾句承上文,是對嚴光的贊揚,見其氣節(jié)清高:不圖名利,不慕富貴,視官爵如糞土。而至段末句又打轉(zhuǎn)到光武,說他能“以禮下之”。一個“以節(jié)高之”,一個“以禮下之”,正見二人始終“相尚以道”處。
接下來的一段,以引經(jīng)來論說先生與帝的作為。“蠱”是《周易》的卦名。“上九”,指該卦的第六爻中的陽爻。蠱卦六爻中的前五爻象辭都顯示整治其事的意思,只有第六爻象辭說“不事王侯,高尚其事”,表示獨善其事,而嚴先生做的正是這后一爻所說的。這就寫出了先生的高風(fēng)亮節(jié)。《屯》卦的“初九”爻,陽氣正始亨通,因而能夠顯示“以貴下賤,大得民也”,而光武帝正是這樣做的。這就寫出了光武帝得民心之舉。在此基礎(chǔ)上,作者進而議論道:“蓋先生之心,出乎日月之上;光武之量,包乎天地之外。”這里,作者以日月比喻嚴光的品質(zhì)之高,以天地比喻光武帝的氣量之大,既形象又通俗。分寫之后,下面又將二人互言之。“微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微光武豈能遂先生之高哉?“實際上,作者寫光武帝是虛,寫嚴光是實。所以,至段末又用“而使”二字獨歸到嚴先生,說他的所作所為可使“貪夫廉,懦夫立”,是一位“大有功于名教”的人。其立祠之意,于此可見。
最后一段,敘寫作者到任后為嚴先生所做之事,且以歌作結(jié):“云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fēng),山高水長。”這結(jié)束全文的最后一筆,可謂畫龍點睛,值得認真品味。
《嚴先生祠堂記》是范仲淹的一篇傳世之作。它不僅有一定的思想意義,而且在藝術(shù)上也頗有值得借鑒之處。這篇文章的一個主要特點,是短小精悍,文筆流暢。全文不過二百多字,但起承轉(zhuǎn)合十分自然,語言簡煉而不失之板,尤其是文末以歌結(jié)尾,打破了通篇排比的結(jié)構(gòu),更顯得活潑生動。
以虛襯實,虛實結(jié)合,是本文的另一個突出特點。文章通過光武帝和嚴光兩兩并提的寫法,一虛一實,以虛襯實,相得益彰。這種寫法,實有烘云托月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