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鐘》作品分析
德國著名劇作家,新浪漫主義*的代表作家蓋爾哈特·霍普特曼*于1896年寫的一部五幕童話傳說劇。
劇本通過鑄鐘師傅海因里希與女妖羅登格蘭戀愛的悲劇和他鑄鐘失敗的故事,反映了資本主義世界對藝術創造和人性的粗暴的踐踏,表達了作者對資本主義世界的憤懣和對于一個奇異的神話一般世界的憧憬與向往。劇情大致是這樣的:一個鑄鐘師傅海因里希一天不慎,在造鐘的過程中,連同鐘一起掉進一個二十丈深的深淵。可是后來他攀住了一株櫻樹上了來,爬在女妖羅登格蘭和她的祖母的門前。她們把他救了。羅登格蘭用魔法治好了鑄鐘師傅的創傷,二人相戀了,他們又要重新鑄鐘。但是森林之魔和水怪尼格爾曼卻千方百計破壞他們的戀愛和鑄鐘工程。山下理發匠、牧師和教師、海因里希的妻子瑪格達夫人對鑄鐘師傅的戀愛與事業,也是極力反對的,認為他完全違背了基督教的教義和道德。當海因里希知道瑪格達夫人自殺了,他便憎恨起羅登格蘭來,竟讓羅登格蘭滾開。女妖羅登格蘭走了,她不得已嫁給了水怪尼格爾曼。而海因里希因為失去了自己的恩人和情人,讓自己身體復原的仙術也失靈了。他不得不在井邊(水怪尼格爾曼的家)尋找羅登格蘭的苦思中,死在了羅登格蘭的懷抱中。這里,鑄鐘是一切藝術的象征,女妖是愛的化身。這鐘與愛海因里希最終是全失去了。這個結局,毫無疑問是對于資本主義世界庸俗、鄙陋、冷酷現實的抗議,是對于基督教扼殺人性與愛的抗議。
劇本的創作方法是新浪漫主義的,在創造一個十分幻奇的境界中摻和著十分明顯的象征主義因素。那個村子里的庸庸碌碌的世界和山村中的童話一般的世界,實際是現實世界與理想世界的象征;鑄鐘的毀滅象征著資本主義世界對藝術創造的漠視與不關心;女妖救了海因里希,讓他上山,象征著主人公擺脫資本主義世界魔難的愿望;羅登格蘭是愛的化身,瑪格達夫人則是谷中世界的代表,牧師是基督教的代言人,尼格爾曼則是邪惡的象征。劇本充滿了一種神秘、幻奇的色彩。霍普特曼筆下的山林世界是德國民間口頭創作中常常出現的多神教世界的反映。劇中提到的諸神的名字,如拜爾達、杜耳等,就是一些北歐的諸神的形象;活潑的水妖、陶氣的侏儒、水神、林魔、仙術、魔法,都為劇本增添了無盡的幻美與神奇的氣氛。劇本中充滿了詩情畫意。劇中的山林世界是詩化了的,就連語言也具有一種詩意的幻美。如海因里希在獲得羅登格蘭的愛之后的一段對白:“你的金發何等美麗,何等豐盛呵!我的許多夢中最美麗的人兒喲,如有你伴我,則幽界渡戶卻信的船也要變成帝王的畫舫,它張起深紅的風帆,朝著旭日,開始壯麗的航程而向東前進……撫摸著南海蘭濤的白沫的浪花——使我們浴著水沫那種金鋼石般的爽快的——這你可感到沒有?……你該知道我們相隔的是個什么地方吧——那就是你所認識的一個綠島,那兒白樺的傾敘面俯身于藍藍的湖水中好似要去洗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