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
編年體史書
《春秋》
《春秋》是我國第一部古代史籍,記載了上起魯隱公元年(公元前722年),下至魯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共計242年的歷史。《春秋》本來是魯國的史官用來記載周代各國歷史的史書,后來孔子又進行了刪定整理。盡管是魯國的史官編撰的史書,但實際上它包括了春秋時期其他各國的史事。《春秋》按年、月、日、時記述史事,每事自成一條,事與事之間各自獨立,不相關聯。因為《春秋》的記事過于簡略,每條多至數十字,少則一字,所以,無論是編輯方法還是記事方法,都是最為原始的史書。
隨著時間的推移,加之《春秋》本身的措辭簡略、隱晦,《春秋》變得越來越難以讀懂,漢代的一些學者對此進行了引申和闡釋。解釋《春秋》的這些書,被后世稱做“傳”,而《春秋》自身則被奉為了“經”。為《春秋》作傳者主要有春秋戰國時期的左丘明、漢代的公羊高和轂梁赤,他們的著作分別是《春秋左氏傳》、《春秋公羊傳》、《春秋轂梁傳》,合稱“春秋三傳”。詳見第一編第五章,此處不再贅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