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文藝美學要略·學說·倫勃朗的強烈色彩
外國文藝美學要略·學說·倫勃朗的強烈色彩
馬克思恩格斯關于人物描寫真實性的著名論斷。1850年,馬克思恩格斯針對兩名法國警探誣蔑二月革命,歪曲革命派領導人的“著作”撰寫書評,從正反兩個方面提出了真實描寫人物的重要原則:“如果用倫勃朗的強烈色彩把革命派的領導人——無論是革命前的秘密組織里的或是報刊上的,或是革命時期中的正式領導人——終于栩栩如生地描繪出來,那就太理想了。在現有的一切繪畫中,始終沒有把這些人物真實地描繪出來,而只是把他們畫成一種官場人物,腳穿厚底靴,頭上繞著靈光圈。在這些形象被夸張了的拉斐爾式的畫象中,一切繪畫的真實性都消失了。”所謂“倫勃朗的強烈色彩”指的是十七世紀荷蘭畫家倫勃朗的現實主義繪畫風格。
倫勃朗被人譽為“光的魔術師”,擅長運用色彩明暗對照法表現題材,強調光亮和深暗陰影的對比,以強烈的聚光效果突出畫面主題,使畫面具有豐富的節奏和韻律感,充滿蓬勃的生命力;他還經常采用棕色和金色整潔利落地刻畫人物個性,充分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感情渾厚率真,形式簡練樸素。馬克思恩格斯借用倫勃朗畫風說明,現實主義文學必須忠于生活,準確地把握住時代的洪流并給以有聲有色的描繪。革命派領導人站在時代的前列,置身于革命斗爭的漩渦之中,因此作家應該運用濃墨重彩描寫他們大無畏的英雄氣概,豐富多彩的精神世界,和栩栩如生的個性特點。與此相反,如果作家脫離現實生活,不理解甚至反對人民革命,那末革命派領導人在他們筆下就可能變成“被夸張了的拉斐爾式的畫象”,完全喪失了真實性。
拉斐爾是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畫家,以善畫圣母像著稱。他的代表作《西斯廷圣母》用世俗化的描寫方法處理宗教題材,圣母瑪利亞身上閃耀著人間典范的賢妻良母和溫柔女性的光輝。后來,他的學生和其他畫家試圖模仿他圓潤柔和的風格而片面地發展了他的某些形式,運用過分夸張的手法美化人物,忽略了開掘人物的內在精神,突出他們的個性特點,因而表現出某種抽象化概念化的傾向。采取這種方法描寫革命派領導人,其結果就是把活人擢升為神,把有血有肉、個性鮮明的革命家變成腳穿厚底靴、頭上繞著靈光圈的“官場人物”。由于作家缺乏正確的立場和態度,他們即使把筆觸深入到“這些偉人的私生活”中去,描寫了“他們身穿便服的形象和他們周圍形形色色的配角”,最終也還會象“諷刺畫似的”歪曲了革命者的形象,把二月革命寫成一部“丑聞錄”。